镇康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01-08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2013年1月7日镇康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镇康县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康县第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镇康实现大跨越、大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干图强、和谐奋进,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成功处置了“8.08”边境突发事件,圆满承办了第一、二届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和全省沿边开放工作现场会,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十五届人民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进入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境安宁、人民生活殷实的新时期。

  ——县域经济量质并进,进入实力倍增的新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科学决策,积极应对,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大幅跃升。预计全县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10.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8.6亿元,年均增长2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7.8亿元增长到48亿元,年均增长43.8%;财政总收入从1.1亿元增长到5亿元,年均增长35.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4700万元增长到2.67亿元,年均增长41.5%;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从3.3亿元增长到14.4亿元,年均增长34.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102元增长到16400元,年均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705元增长到5180元,年均增长2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1亿元增长到5.7亿元,年均增长22.1%;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05亿元增长到7亿元,年均增长46.1%;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从9.4亿元和7.2亿元增长到27.7亿元和13.8亿元,年均增长24.1%和13.9%;全社会综合能耗下降1%。2011年度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进入结构优良的新时期。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产业建设呈现内涵提升、结构趋优的发展态势。三次产业比由2007年的32:38:30预计调整到2012年的22:52:26,县域经济进入了以二产为主导,一产、三产协调推进的新阶段。工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5亿元,工业增加值11.7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4. 5倍、4.9倍,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1亿元,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6家。镇康边境特色工业园区启动建设,被列入省级工业园区,共开工建设项目26个,累计完成投资15.7亿元,成功引进了昆钢等一批大企业,积极承接了汇龙国际等一批东部沿海企业,同时与缅方的合作交流日益增强,一个新兴的跨境经济合作区正在崛起。农业产业化步伐稳步推进,农业总产值由5.7亿元预计增长到12.3亿元,年均增长16.6%。稳定粮食播种面积47万亩,粮食产量逐年增产;高原特色农业建设强势推进,累计建成农业产业化基地125万亩,人均8亩,为农民收入倍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产业健康发展,三产预计实现增加值7.6亿元,年均增长19.5%。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业不断壮大,服务档次逐年提升;房地产、金融业高位运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日益凸显;旅游业正在兴起,镇康知名度逐步提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5个农贸市场、211个农家店,农村交易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同时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对30家企业进行了政策及资金支持,扶持资金96万元,发放创业“贷免扶补”和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2318万元。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进入城乡统筹协调推进的新时期。紧扣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水利、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取得重大进步,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水利方面,累计投入资金5.4亿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503件, 13.9万人、10.87万头大牲畜饮水安全得以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面扩大到87%;四楞坝水库、小龙洞水库、南伞界河一期治理工程全面完工,完成“五小水利”工程3239件,中山河水库、淘金河水库、南汀河军赛段河道治理、“爱心水窖”工程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全县水利化程度由22.6%提高到34%。交通方面,累计投入资金11.9亿元。二级公路振清线、南芒线建成通车,县城到临翔市区时程从9小时缩短为3小时,省道231线龙镇桥至南伞和省道313线德党至勐堆两条二级公路开工建设;完成65条920公里通达公路和7条280公里通畅公路建设,通达率达98.6%,通畅率达100%,全县公路总里程由1305公里增加到3278公里,等级公路由420公里增加到1195公里。城镇建设方面,倾力打造省级园林县城,高标准建设了国际商务港、中缅国际商贸城、南伞临都酒店、口岸联检楼、国门广场、体育运动中心等一批具有现代都市气息的标志性建筑精品;南伞新城青石板改造、植被绿化、灯光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工程如期完工,南伞老城改造稳步推进,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效果明显,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1%,垃圾、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8%和70%;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功能逐步完善,集聚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率由20.2%提升到24.5%。以新家园行动计划为契机,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村寨道路硬化等工程,累计完成旧村改造99个,旧房改造8250户。同时,认真落实水土治理、耕地保护、节能减排等政策,投入兴地睦边项目建设资金2亿元,整治土地8.2万亩,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人居环境得到逐步改善。

  ——改革开放深度拓展,进入活力焕发的新时期。各领域改革不断深入。机构改革、事业单位设岗定责和绩效工资改革全面落实;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草原家庭承包工作全面完成,配套改革深入开展;教育综合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水务改革、财税金融改革顺利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共引进招商引资企业111户,实际到位资金75.4亿元,年均增长59%。成功承办了全省沿边开放工作现场会和第一、二届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镇康对外开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两届“边交会”来宾和客商达2700多人,参加10万余人次,签订招商引资项目61个,协议资金408.5亿元,实现贸易总额11.4亿元。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和缅北农业综合开发,与缅甸果敢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经济、文化、教育沟通全面开展,签订了《“南伞·老街边境经济合作区”开发合作》框架协议,双边合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通关便利化水平显著提高,双方以125界桩为界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园两国”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对外贸易稳步发展。

  ——民生保障全面提升,进入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的新时期。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全力支持各项惠民政策,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统筹推进。民生方面,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发放惠民资金11.2亿元;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完成4524套27.1万平方米;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转移劳动力4.6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4427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5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兴边富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边疆解“五难”工程全面实施,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7亿元,减少贫困人口3.2万人。教育方面,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两基”目标如期实现,标准化学校建设顺利推进,D级危房基本消除,新建校舍11万平方米,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各阶段教育协调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由6.9年增加到7.6年。卫生方面,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不断健全,县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条件逐步改善;新农合参合率达99.7%,位居全市第一,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逐步解决。文化方面,县、乡、村三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实施,以“阿数瑟”为主的边地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人口与计生方面,乡镇计生服务所设施明显改善,计生服务所与乡镇卫生院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国家计生委药具中心三年帮扶项目顺利实施,“奖优免补”等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民族宗教、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移民、统计、档案、供销、地方志、残疾人事业、慈善、老龄、红十字会、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人防、防震减灾、侨务、外事、工商、质监、海关、检验检疫、气象、邮政、通讯、公路路政管理、公路养护、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保险、烟草专卖管理等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民主法制深入推进,进入行政能力提升的新时期。“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县成效显著,“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县顺利实施,深入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活动,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不断加强;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办复县人大代表议案  461件,办复率达100%。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复政协委员提案279件,办复率达100%;深入开展“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创先争优”、“四群”教育、“作风转变年”等活动,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严格执行政府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民主渠道进一步拓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不断加强,反腐倡廉成效明显;坚持县长接访日和领导干部下访制度,努力化解信访积案,积极调处社会矛盾纠纷;高度关注边境动态,成功处置“8.08”边境突发事件,开展禁赌“果敢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边境安宁和社会稳定,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完成政务服务管理局组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务服务中心顺利运行,26个部门106项审批和服务事项进入政务大厅,实现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事项由94项精简至42项,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显著加强。

  刚刚过去的2012年,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战略等重大机遇,以“三个一百三项考核”、“两个计划”、“三大战役”为抓手,全面完成了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生产总值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财政收入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3%,经济社会保持健康较快发展态势。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在发展中跨越赶超,在奋斗中续写辉煌,这是我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的发展成就,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县委、县政府辛勤努力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务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十五届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工商联,向省、市驻镇康单位及军警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镇康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鼓舞人心,经验弥足珍贵。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实现镇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开阔眼界中拓宽思路,在改革开放中破解难题,以思想大解放、改革新拓展,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等历史机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局面。

  ——必须坚持改善民生,惠民富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凡是有利于发展的事,就要说了算、定了干,形成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确保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镇康的发展仍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尽合理;工业经济薄弱,缺少骨干企业和大项目的引领,服务业发展缺乏活力,招商引资和融资困难;城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统筹城乡发展任务繁重;农业产业规模效益显现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城乡居民收入偏低,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沿边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边不活的问题仍然突出;边境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渗透防渗透任务还十分艰巨;少数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劲头不足。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关键的五年,我们适逢天时,坐拥地利,政顺人和,风劲正是扬帆时,跨越发展沿边开放黄金机遇期千载难逢。从全国宏观政策层面看,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这一时期是中央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脱贫攻坚、支持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和沿边开放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和发展的黄金期,这为镇康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从全省发展方向看,我省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加速推进时期,投资持续增长与消费扩大升级空间依然很大,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十分强劲。省委、省政府实施“两强一堡”重大战略,调整结构与扩大内需将成为未来五年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全市发展定位看,临沧被确定为全省“沿边开放地区先行先试实验区”、“山区综合开发示范点”,这些政策必将为解决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交通等“瓶颈”问题提供支持,这些定位将镇康从发展的末梢转变为发展的前沿,未来的发展将直接受益。从镇康自身发展的形势看,经过多年努力,镇康的发展已进入厚积薄发、蓄势待发、千帆竞发的新时期。特别是几条重要通道的打通,为镇康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可喜的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愿望愈加强烈,为镇康实现跨越发展蓄积了巨大能量。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四化同步”为方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以争先进位为目标,以工业园区、高原特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将自觉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不为困难所阻、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勇于担当、善谋敢为的责任感,昼无为、夜难寐的危机感,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要求、无愧于人民愿望、无愧于岗位职责的光辉业绩,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富裕镇康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使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增强产业集群效应,按照“两年现雏形、三年成规模、五年见成效、十年大发展”的目标,重点围绕建筑建材、矿产加工、轻纺制造、轻工组装、生物资源开发等领域,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开发就业多、税收贡献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到2017年,实现园区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5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5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70亿元。

  狠抓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围绕“云系”生物产业品牌建设,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继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力争粮食逐年增产;突出抓好甘蔗、核桃、橡胶、咖啡、坚果、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确保新增农业产业基地55万亩,全县农业产业规模达180万亩。充分利用境外资源优势,突出综合替代效应,逐步从替代种植向替代产业转变,进而形成境内关外“一片区域、一个产业带、两个原产地”的生物产业跨区域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充分利用毗邻缅甸、“两国一城”及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等优势,与沧源、孟定、瑞丽衔接形成旅游环线,共建“秘境边关旅游走廊”;大力发展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发挥沿边优势,做活“边民互市”,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活跃农村贸易消费市场;加快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金融、信息咨询等产业,努力构建与新型工业化相配套、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民生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二)坚持城乡统筹,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建设宜居镇康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树立和强化项目意识,紧盯国家投资动态和政策机遇,围绕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和民生改善需求,建立动态管理的项目库,建设、储备、论证一批大项目,以大项目拉动大投资、促进大发展。继续加大以交通、水利、教育、文化、卫生、能源、城镇、信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成南伞通往永德和龙陵的两条二级公路,抓紧实施中山河水库、县城排洪、县城供水等工程,继续实施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全县水利化水平。

  大力实施城镇化建设战略。用好用足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政策,积极推进城镇上山、工业上山,重点打造南伞姊妹城建设,把工业园区建成镇康乃至临沧的工业聚集区、特色小城镇。突出宜居城市主题,强化与境外果敢地区的合作对接,实行连片开发建设,扩大城市规模,聚集城市人气,形成无明显屏障的“两国一城”,力争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把南伞建成集县城、园区、口岸为一体的“桥头堡”前沿窗口。

  大力实施城乡统筹战略。着力引导农民提高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落实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的各项优惠政策,有步骤地将山区农民向中心城镇和公路沿线集中,优化产业、人口、公共资源布局,逐步形成南伞、勐捧、勐堆、凤尾、军赛5个聚集区,居住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加大新家园建设力度,把农村建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富裕文明、幸福和谐的现代新农村。

  (三)坚持先行先试,着力提升改革开放水平,建设活力镇康

  加快沿边开放步伐。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认真落实《中共临沧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沿边开放的决定》,解决出入境通行证办理难、护照受限、人民币过境受限等政策性问题,提高人流、物流、资金流等通关速度和效率,形成大通关、大开放格局。加强与缅甸的交往合作,打通工业园区至缅甸老街的公路连接线,争取南伞口岸升格和“一口岸多通道”政策,做好南伞口岸经济区开发和125“综合保税区”建设,形成南伞·老街边民互市区、自由贸易区、无障碍跨境经济合作区,全面提升开放质量和水平。

  深化各领域改革。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分割的户口管理二元结构;深化投融资体制、财税管理体制、农村综合等各类改革,加快教育、卫生、水利、交通、林业、城市管理等领域的改革步伐。

  全力抓好招商引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和政策,着力营造亲商、惠商的服务环境,诚信、守信的信用环境,平等、公正的法制环境,公开、规范的行政环境和文明、宽松的人文环境,把更多的投资者吸引到镇康投资发展。以最好的服务、最优的政策、最佳的环境、最高的效率招大商、招强商、招优商。同时,着力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尽快发挥效益。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镇康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鼓励企业引进废弃物利用技术,推广“林果+饲草+畜牧+沼气”等农业循环经济,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度重视资源节约。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充分利用好行业整合和资源整合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镇康矿产、水电、热区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坚持走矿电结合的路子,支持大丫口水电站与临沧昆钢铁矿项目大用户直购试点工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和重点企业集中。抓好重点领域节能,推广使用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形成全民节能的良好氛围。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以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中低产林改造、石漠化治理、陡坡地生态治理、封山育林等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力争达67%以上。严格环保执法,强化污染物排放治理,建立以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农村污染控制为主的污染防控体系,建设天蓝、水净、地绿的美丽镇康。

  (五)坚持教育优先,着力提升公民综合素质,建设文明镇康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努力实现教育均等化。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加快高中教育发展步伐,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提高一本上线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省级高等学校合作,实施临沧市教育桥头堡—镇康县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以农村基层为重点,加强直播卫星“户户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城乡综合性全民健身场所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健全完善文化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挖掘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边疆特点的边地文化资源,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努力提升“阿数瑟”文化品牌,增强边疆民族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

  全面提升公民综合素质。坚持依法治县和以德治县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六)坚持改善民生,着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和谐镇康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健全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积极发展以养老、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全面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就业创业和收入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再就业援助体系和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及中小企业、小微企业,鼓励县内企业大力吸纳本地居民就业,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医药负担;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投入,完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抓好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完善信访制度,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健全社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大食品药品、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督管理力度。深化平安镇康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关注边境动态,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和边境安宁。

  三、2013年主要工作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2013年工作,对新一届政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镇康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至关重要。按照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市委三届四次全会、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全面推进“652”小康工程,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以“产业建设年”为抓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5%以上,达36亿元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达60亿元以上;

  ——财政收入增长30%以上,达6.5亿元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0%以上,达4亿元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达1.9万元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0%以上,达6700元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达到6.8亿元以上;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0%以上,达到10.5亿元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抓工业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不断提高产业集群效应,做大工业增量、调优存量,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修编完善园区总体规划和详规,加快园区水、电、路、气、保障性住房、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园区重大项目用地,探索土地收储融资方式,盘活土地,同时加大与各大金融机构对接力度,争取资金支持;加快220千伏变电站、坚果加工厂、鞋业产业园、服装产业园、咖啡产业园等已入园项目建设进度,推动110千伏变电站、天然气、石膏精深加工、蚕茧加工、农用机械制造、建材物流、中缅旅游文化艺术街、汽车城等项目和企业入园并开工建设;利用沿边、开放、资源、低成本劳动力等优势,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储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力争10户以上企业入园。推动工业扩量转型。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和经济运行监测,及时协调解决报批、用地、供电、环评、安评等问题,鼓励支持企业研发、革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使我县工业整体装备和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市内行业先进水平;继续以矿电结合为重点,实施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战略,推进临沧矿业公司年产300万吨铁矿石采选、年产50万吨锰系合金、鸿骏公司500万立方米尾矿库、兴达公司日处理3000吨原矿石选厂、大帮东日处理1万吨糖厂项目建设进程;积极争取落实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政策,培育扶持45户,壮大非公经济规模。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工业增加值14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以上。

  (二)抓农业产业,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围绕提质增效,抓好基地、龙头企业和市场建设,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提升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稳定粮食播种面积47万亩,强化科技增粮措施,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在烟区推广“烤烟—秋玉米—冬油菜”一年三熟种植模式。依托现有和在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甘蔗产业境内建设7万亩高优蔗园,境外发展新蔗园4万亩;核桃产业主要抓好“三率”管护工作,新植6万亩;橡胶产业主要以南伞、军赛为重点完成1万亩种植任务;咖啡产业重点打造9个示范基地,种植5万亩;坚果产业主要抓好管护和套种咖啡工作,新植5万亩;茶叶产业主要抓好6000亩低产茶园改造工作;鼓励因地制宜发展蔬菜、南药、木薯、蚕桑、竹子、香蕉、草果、冬桃等特色产业;栽种烤烟1.4万亩、收购烟叶3万担。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重点完成14个规模养殖场、2个活畜交易市场建设,打造7个养殖专业示范村,力争畜牧业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同时,继续争取实施“兴地睦边”等土地整治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抓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

  全力推进在建项目,精心组织获批项目,积极跟踪上报项目,同时做好项目申报储备工作,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发展后劲。交通方面,全面推进省道231线龙镇桥至南伞和省道313线德党至勐堆两条二级公路建设;确保完成工业园区1号路、2号路、3号路、4号路建设,继续做好108至127界桩公路的续建工作;组织实施军赛至南榨、热水河至茶山、勐堆至大寨、黄小线至忙耿、勐堆至蚌孔5条94公里通村硬化公路项目,抓好2013年度的公路养护大中修工作。水利水电方面,重点抓好中山河、淘金河、茶家寨、金场坝等水库以及大丫口、木场片区、轩莱、坑卡河、乌木兰、大柏树等水电站建设;全面实施界河二期、南汀河军赛段、勐捧河、轩干河治理及农村安全饮水、“爱心水窖”、灌区节水配套等工程;认真抓好农田水利冬春修工作,并积极申报2013年水库干支渠防渗、抗旱应急工程以及其他小型农田水利项目,争取早日获批实施。

  (四)抓新家园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坚定不移地实施城镇带动战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完善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和乡镇、行政村、自然村村庄规划,编制姊妹城建设规划。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着力打造沙坝田、坝子队、丙弄坝等9个新家园示范点,通过打造亮点、连点成线、扩线成面、整体推进,力争完成33个旧村、4460户旧房改造。着力推进“农转城”工作,推动人口“由散变聚、由农变工、由村向城”有序转移,重点打造勐捧、勐堆、凤尾、军赛4个小城镇建设;启动姊妹城建设,扩大城市规模,推动城镇上山、工业上山,做到以城带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提升吸纳农村人口能力。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完成旧城改造4万平方米,确保县体育运动中心、档案馆、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成使用,启动2013年1000套保障性住房、城镇工矿棚户区改造、南伞口岸查验货场二期工程建设;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引导和激活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加快边民互市试验示范区、中缅国际商贸城、国际商务港、文明新村续建、县城供水工程建设步伐;开展市容市貌整治活动,规范市民文明行为,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园林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和申报工作,改善城市整体形象和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五)抓财税金融,提高发展保障能力

  注重财源培植,发展扶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增强财政增长后劲;进一步完善征管手段,严格依法治税,堵塞征管漏洞,确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财政对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的保障能力,努力实现财政支出目标;以BT、BOT等方式,积极引进投资,抓好投融资平台的规范运作,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融资管理。运用财政政策,支持区域内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引导金融部门积极向上争取信贷指标,放宽信贷政策,提高贷款总量,实现年末金融机构存款增长15%、贷款增长17%的目标;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继续实施基层信用建设工程,大力推进“信用村”、“信用社区”创建试点工作,切实解决不讲诚信、效率低下、贷款成本高等问题。

  (六)抓生态文明,改善环境质量

  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严格保护77.5万亩基本农田地。提高林业执法水平,规范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抓实森林防火工作,实施重点水源林、防护林、天然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森林覆盖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改造中低产林4万亩,做到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为目标,继续加大县城绿化、垃圾污水处理、河道治理工作,年末县城绿化覆盖率达43%。大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实施小水电代燃料1300户、沼气2000口、户改厕2000户,努力为农村居民创造洁净、优美的生活环境。严把审批关口,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切实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坚决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七)抓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坚决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和制度弊端,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继续深化行政、人事、财税、金融改革,加大教育、卫生、水利、城市管理等领域的改革力度。继续做活口岸,积极争取南伞口岸升格及“一口岸多通道”政策,不断提升外贸发展水平。认真总结前两届“边交会”经验,高规格建设“边交会”会展中心,高质量举办好第三届“边交会”,不断拓宽与境内外地区各领域的合作、交流,实现互惠共赢。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和完善促进招商工作的相关机制和政策,实行“帮办制”和“挂牌跟踪服务制”,主动帮助企业按期办理土地、林地、环保等手续,同时对企业投资到位率、项目建设进度、工业增加值以及上缴税金、节能减排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考评,提高招商引资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2亿元以上。

  (八)抓民生保障,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民生保障方面,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及时足额发放惠民资金;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力争城镇新增就业90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5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落实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350人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9.9万人以上,参保率达95%以上;全面落实《滇西边境山区镇康县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深入推进新一轮兴边富民、边疆解“五难”工程,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力争减少贫困人口8000人。教育方面,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勐堆中心完小搬迁、教师周转房和勐捧、凤尾、勐堆3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项目,完成校舍建设1.1万平方米;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制定和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创建平安校园。文体广电旅游方面,继续实施居民文化体育活动场馆建设,进一步提升“阿数瑟”文化品牌,推出一批具有镇康特色的文化艺术作品;继续实施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完成23800户安装工作;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卫生方面,做好勐堆卫生院搬迁和卫生监督所、木场、南伞、军赛卫生院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县疾控中心、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国门医院、忙丙卫生院建设项目;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政策,确保参合率达96%以上。人口与计生方面,继续实施国家计生委药具中心三年帮扶项目,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加强出生人口缺陷干预,不断提高人口素质。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宗教关系和谐;全面落实优抚安置各项政策,做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继续抓好信访、移民、统计、档案、供销、地方志、残疾人事业、慈善、老龄、红十字会、人防、防震减灾、侨务、外事、工商、质监、海关、检验检疫、气象、邮政、通讯、公路路政管理、公路养护、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保险、烟草专卖管理等工作。

  四、肩负责任使命,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打造学习型政府。加强学习是政府班子应对各种复杂问题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前提基础。健全完善学习型政府建设长效机制,把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的学习考评纳入政绩考核范畴,鼓励撰写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采取干部在线学习、到各大院校和各级党校以及到发达地方学习等方式,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担当起肩负的发展使命。

  (二)打造务实型政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按照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政府班子要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和谐上做出承诺,率先垂范,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职责,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加强调查研究,改进会风文风。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从解决就学、就医、就业、住房、征地拆迁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尽心尽力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办好办实。

  (三)打造法治型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坚持重大事项向县委请示,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媒体和社会公众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大力推行行政问责制,坚决纠正推诿扯皮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违纪违规案件,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四)打造清廉型政府。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要求,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对财政资金使用、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的监管,严格收支两条线,杜绝部门私设“小金库”。加强部门预算外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压缩经费开支,做到厉行节约。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的成绩,令人鼓舞;展望未来五年的发展,催人奋进。今天的镇康,已站在更高的发展起点上,勤劳、睿智、自信、激情的镇康人从来不缺乏斗志,从来不缺少信心,从来不曾屈服于困难和挑战。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树立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发扬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为实现镇康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