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县政府公众信息网欢迎您!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忙丙乡关于做好2023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发放的通知


来源: 作者: 时间:2023-11-17 10:31 点击率:

各村委会,乡直各办公室(中心、所),县驻忙丙乡各单位:

根据《云南省2023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兑付实 施方案》(云财农〔2023〕48号)、《临沧市财政局关于下达 2023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的通知》(临财农发〔2023〕45号)及相关要求,为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兑付,现将相关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种粮农民,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应充分认识补贴政策的重要意义,要从讲政治、重民生、保稳定的高度,认清补贴资金发放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明确工作职责,压实工作责任,上下联动、协同推进,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党和国家政策。根据云南省财政厅等16个部门印发的《云南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工作方案》(云财农〔2022〕148号)和云南省财政厅等19个部门印发的《云南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管理试行办法》(云财规〔2022〕22号)等规定,通过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

二、补贴对象、依据、标准

(一)核清补贴对象。补贴资金发放对象为实际种粮农民,具体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种粮的农民,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开展粮食耕种管收全程社会化服务的个人和组织。对于开展粮食耕种管收全程社会化服务的个人和组织,可根据双方合同(协议)约定,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补贴发放对象;对于流转土地种粮的个人和组织,根据签订的流转合同(协议),确定补贴发放对象。补贴资金应补给承担农资成本的实际种粮者。各地进一步结合实际精准识别实际种粮农民,加强补贴面积核实,确保补贴资金安。

(二)补贴依据。补贴依据为2022年我县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补贴面积为459024亩。

(三)补贴标准。全县统一补贴标准为每亩5.49元。

(四)补贴发放方式。采取云南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平台直接发放,对到人到户的,发放至补贴对象社会保障卡金融账户,对合作社、企业等组织机构的,发放至补贴对

象指定并提供“一卡通”管理平台的对公账户。

三、补贴发放流程

(一)数据采集和维护。各乡(镇)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和现有相关补贴发放基础数据等,精准识别实际种粮农民,对申请补贴资金的人员通过入户调查等方式进行初步核实,于5月29日12时前将补贴信息上报到县农业农村局,同时进行业务公示。县农业农村局通过“一卡通”管理平台对补贴信息进行身份证号、社会保障卡银行卡号、手机号码等基础信息校验,核实、校验不通过的及时退回并说明情况。

(二)数据更正。各乡(镇)根据“一卡通”管理平台核实、校验结果及业务公示情况,及时进行补贴信息调整更正,于5月29日18 时前完成补贴信息最终上报。

(三)补贴兑付。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审核通过后,根据程序于5月30日前完成补贴资金发放,并向补贴对象免费发送补贴资金发放短信通知。

(四)业务公示。各乡(镇)对核实通过的补贴信息,要利用政务村务公开场所、互联网信息平台等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 括补贴项目、补贴对象、补贴标准和补贴金额(除按相关规定不 予公开的补贴信息外),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形成公示证明材 料。对于群众反馈的问题,应及时核查、并根据核查结果修正并再次进行公示。

(五)补贴公告及查询。补贴资金发放完成后,县农业农村局按规定在5个工作日内通过政府网站、门户网站、政务村务公开场所等渠道开展补贴发放结果信息公开。补贴发放结果由“一卡通”管理平台自动推送至“云南财政”微信公众号、阳光云财一网通”等互联网平台,提供个人线上查询。

四、强化资金监管

根据《云南省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云财规〔2022〕7号)等文件要求,加强资金监管。一是高度重视,加大监管力度,通过事前抽查审核、事中专项随机抽查、事后专项核查等方式,强化补贴资金监管,掌握补贴资金发放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补贴发放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涉及偷引带人员的家庭暂停发放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三是弄虚作假、虚报冒领骗取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收回已经发放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暂停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草原生态保护奖励等补贴资金。四是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工作贯穿于绩效目标编制、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等环节。

五、做好政策宣传。

各乡(镇)要进一步强化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政策宣传和解读,重点明确补贴对象为实际种粮者,补贴目的为稳定农民收入,引导基层干部特别是乡村一级干部准确把握补贴政策目标和管理要求,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强农惠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