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县人民政府 镇康县人民政府

时政要闻
镇康:“丑小鸭”到“黑天鹅”的华丽变身
日期:2025-08-22 10:32
作者:
来源:镇康县人民政府
浏览:41次
字体:【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曾被视为“藩篱之地”的小城——镇康。这里曾是高山峡谷阻隔、经济发展滞后的贫瘠角落,茫茫云海与原始森林掩盖了它多年的沉寂。然而,时代的浪潮终将洗去尘埃,如今的镇康,已实现从“边陲末梢”到“开放前沿”的惊人跨越,如同一只振翅高飞的黑天鹅,在新时代的画卷上勾勒出壮丽的转型轨迹。


经济动脉的打通与绿色产业崛起

图片

以前的镇康“隔山叫得应,相聚走半天”,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云海虽美,难掩行路之艰”。群众出行困难,物资进出受阻,经济发展步履维艰。如今,临清高速全面通车,商贸往来频繁,镇康已成为连接中国与缅甸、辐射南亚和东南亚的重要节点。边民互市火热,物流园区兴起,曾经的偏僻之地,一跃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高地。

与此同时,镇康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图片

“坚果之乡”声名远扬: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镇康大力发展澳洲坚果产业,种植面积已达数十万亩,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一颗颗绿色的坚果成为农民致富的“金果子”。

图片

咖啡与茶叶飘香中外:高海拔、低纬度的山区孕育出高品质的咖啡豆和有机茶叶。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备受青睐,更沿着南伞口岸,走出国门,远销海外,成为了镇康面向世界的“绿色名片”。

“岸城一体化”格局逐步成熟,边境贸易、农产品精深加工、文旅产业同步腾飞,县域经济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历史转变,一条以绿色产业为支撑的兴边富民之路越走越宽广。


边境线上的“平安堡垒”

作为抵边县城,镇康始终坚持发展与稳定并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网格化管理到户,群众安全感常年位居省市前列。

图片

边境维稳机制创新不断,其中最动人的篇章,由一座座边境联防所和日夜值守的联防员们书写。他们是由党员、民兵、边民组成的“哨兵”,常年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徒步巡逻,用脚步丈量国土,用忠诚守护家园。无论是烈日炙烤还是暴雨如注,无论是浓雾弥漫还是寒风凛冽,他们坚守在深山密林中的执勤点上,构成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铜墙铁壁的最坚固基座。他们熟悉这里的每一段沟坎、每一片林地,是名副其实的“活地图”和“边境哨眼”。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的机制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诠释。镇康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热土,更是百姓安心生活的平安之城。


边疆崛起的“人才引擎”

镇康坚信,教育是摆脱贫困、走向振兴的根本。近年来,全县教育投入持续加大,近三年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始终保持在17%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显著提升;农村校舍全面改造,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师资队伍不断加强。

图片

2025年,镇康教育迎来历史性突破,全县共有78名学子被一流名校录取。更令人瞩目的是,镇康率先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政策,并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等合作,以及“精准施策”、“一对一”辅导等模式,为无数边疆学子改变了命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镇康用实际行动托举起下一代的梦想。


多元共生的“和谐样本”

镇康居住着傣、德昂、彝、汉等23个民族,长期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谱写团结进步的乐章

图片

这里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民族节庆共同庆祝,传统文化共同传承,“阿数瑟”打歌调响彻村村寨寨;烤茶飘香中,各族群众围坐一堂,话发展、谋幸福。民族政策深入人心,互助共济成为常态,镇康用真情与实践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地摊经济”点亮百姓生活

7.jpg

每当夜幕降临,镇康的夜市便开始苏醒。美食摊位香气四溢,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市民游客摩肩接踵,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地摊经济”不仅是促消费、保就业的有力举措,更成为了镇康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它激发了市场活力,便利了群众生活,也让这座边城充满了温情与烟火气。百姓纷纷点赞:“小地摊撑起了我们的大幸福。”

这片热土,曾困于山河之险,却从未困于人心之志。如今的镇康,以改革为翼,以开放为帆,紧跟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正全力书写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边境新篇章。

8.jpg

从“丑小鸭”到“黑天鹅”,变的不仅是面貌,更是底气与自信。镇康之变,是边疆地区奋进中国的缩影,更是这个伟大时代最生动的注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