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组织,筑牢边疆红色堡垒
在南伞镇红岩村刺树丫口自然村的边境线上,一座悬挂着鲜红党旗的边境联防所格外醒目。这个距离国境线仅仅有50米的边境联防联合党支部,正以“组织扎根”筑牢新时代强边固防的“防控铁壁”。
“过去联防所只管巡逻执勤,现在有了党支部,我们既是巡边员,更是政策宣传员和矛盾调解员。”刺树丫口边境联防联合党支部书记余红春说。
今年以来,镇康县以建设“边疆党建长廊最美示范带”为目标,率先实施“组织强边”工程,将国旗插在边境线、支部建在联防所,建立边境联防党总支3个、边境联防联合党支部10个。全面完成边境联防联合党组织设置和制度上墙,进一步规范党组织党内组织生活,推动党组织各项工作规范运行,打造最坚固的红色堡垒。
在联防所的院坝上,每次组织上党课总会吸引周边村民参加。“以前巡边靠脚力,现在巡边更靠脑力!”李俊学说。党支部创新“执勤+学习”模式,将主题党日开到界桩旁,把业务培训融入巡逻间隙,累计开展政策宣讲3场,技能培训5场,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联防员队伍正以“组织赋能+制度革新”,构筑起立体化的防控格局。
边境联防联合党支部不仅是巡防哨所,更成为基层治理前哨。今年2月,村民赵大哥夫妻争执后,党支部迅速组织力量调解,最终化解家庭矛盾。“过去看到联防所想绕道走,现在他们路过家门口,大伙儿都想请他们到家坐坐。”村民的转变验证着党组织扎根边疆的实效。
兴产业,激活边疆发展动能
初夏的田坝村坚果庄园里,坚果树在山地上连成一片翠绿,身着苗族服装的村民穿梭在林间施肥、除草。田坝村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将坚果产业打造成年产值3.1亿元的“黄金产业”,带动全县形成43万亩种植规模,激活边疆发展动能。
田坝村党总支创新“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464”收益分配机制,企业按所收购价款的4%比例返补合作社,合作社将返补资金中的60%分红给农户,其余40%留作村集体经济,形成“三方共赢”的发展模式。2024年田坝村坚果种植户实现分红达60万元。
“合作社定期派技术员到地头教我们坚果科学种植,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全包了!”田坝村村民熊良指着自家坚果基地说。通过企业全程技术护航,村里坚果品质连年提升,沉甸甸的果实成了致富“金果果”。
田坝村已发展成“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田坝澳洲坚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逐步“升级”为可供借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镇康样本”。镇康共分区域组建14个专业合作社,带动1.64万户果农和3户龙头企业形成利益联结体;建成万亩连片标准化基地4个。2024年全县青皮果产量7.1万吨、壳果产量2.36万吨、农业产值达6.4亿元、工业产值达7.46亿元,产量、产值均居全省首位;果农户均收入3.9万元,人均创收8800元。
聚人心,绘就民族团结画卷
“五一”假期,南伞河畔公园广场人头攒动,镇康县2025年陀螺村超联赛在南伞河畔公园广场火热开赛。此次活动将国家级非遗“阿数瑟”和陀螺竞技深度融合,为边疆群众献上一场视听盛宴,更以文化润边、体育聚心的独特方式,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边关稳固的生动图景。
本次赛事创新设置了国标陀螺、磨盘陀螺、传统远杆陀螺3个项目,吸引来自普洱、西双版纳等地的78支代表队586名选手参赛。赛场上,陀螺飞旋“争鸣”,引得观众阵阵喝彩。赛事规则既保留传统陀螺的技法精髓,又融入现代体育竞技标准,打造出独具边疆特色的“陀螺村超”品牌。
“陀螺是镇康非常重要的符号,旋转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代代相传的团结精神。”夜幕降临,“阿数瑟”文艺汇演和陀螺赛事交相辉映,身着佤族、傣族、德昂族等民族盛装的群众尽情展示着阿数瑟文化的魅力。打歌对唱声此起彼伏,歌、舞、乐完美融合,尽显民族风情。据统计,“五一”假期镇康累计吸引游客7万余人次,同比增长40.81%;实现旅游收入0.4872亿元,同比增长22.06%。
“文化润边,润的是精神,聚的是人心。”镇康县文化旅游局[1]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将持续推进“非遗+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让国门文化成为强边固防、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
固边防,构建立体防控体系
凌晨0时35分,勐堆乡大牛圈联防所值班室预警系统突然报警,值班联防员李世平立即调取视频监控探头查看,发现有人进入我境内,他立即拉响警报,随即向所长杨文喜报告:“草山片区发现偷渡迹象,请求启动应急响应!”同时向勐堆乡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报告。指挥中心立即作出安排,调动草山一线6个联防所执勤人员20余人迅速对该区域进行围堵。
“我们联防所与驻地解放军部队建立‘三班倒’巡逻制度,每月联合演练3次,真正做到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大牛圈联防所副所长李文荣说道,这种党政军警民协同作战模式,让镇康县96.358公里边境线实现全时域覆盖。
作为全省25个边境县之一,镇康县始终坚持党对边防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按照“党委把方向、政府总协调、军队当骨干、警方抓治理、民众为基础”工作原则,在全省率先探索出强边固防“工作联商、机制联创、队伍联训、边境联防、村寨联治”五联工作机制,打出镇康县强边固防“金字招牌”。
而在另一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效能也在持续发挥。镇康县构建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体系,整合综治、矛盾调解、网格等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破解基层治理资源分散、联动不畅、服务薄弱难题。通过下沉专业力量、闭环管理,建立矛盾纠纷全链条调处机制,实现问题就地化解。同步实施“普法强基补短板”行动,聚焦重点区域、人群和行业,将普法融入矛盾化解与边境治理,开展多层级专业培训及定向普法,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全域覆盖,有效提升边疆治理效能。
如今边境线上鲜艳的党旗迎风飘扬,田间地头坚果产业蓬勃生长,村寨之间各族群众共绘团结画卷,立体化防控体系激活基层治理效能,一幅“边疆稳、产业兴、民心聚边防固”的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