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镇凤尾村傣族寨自古以来就有独特的竹林资源优势,多年来,村民们都是用竹子来编织簸箕、箩筐、竹筛等农用工具和生活用具,所编制竹制品美观耐用,群众自用的同时还拿到当地集市售卖,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竹编技艺也一代代传承下来,多年来,不少农户通过竹编增加收入。
本地市场有了,但是外地市场一直打不出去,为了打开外地市场,让更多从事竹编产业的群众致富,凤尾镇政府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对有基础并且有意愿从事编织的村民进行知识培训和现场实践操作,使其发展成为竹编的“技术骨干”,并通过“技术骨干+农户”模式对其进行“二次培训”,提高竹编从业者数量和质量。
“我从小就和家人学习编簸箕、箩筐等,寨子里面也有好多人会编竹编,以前也就是编着自己家里面用,样式只是靠着自己摸索,通过培训后,感觉一下子就通了,编出的产品不仅样式更多,形象还更好,我女儿把产品挂在网上后,很多人都想和我买成品。”凤尾傣族寨的金光荣一边编着簸箕,一边兴奋地说。
为更好打开村里竹编的销售渠道,近年来,傣族寨在外创业的能人、当地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积极向外推销村里的竹编,经能人推荐,目前有临沧、双江、耿马等地的客商到寨子里与农户签订了订单,扩大了农户销售渠道。有了订单后,村里一些原本已经放下竹编技艺的老人又加入了竹编队伍。
“现在有很多外地的老板到我们这里来下订单,我就安排农户按照订单来做,做好后,老板来收购,老板给的价格也很好,一年下来农户能挣不少钱,现在有了订单的保障,不愁销路,竹编产业也成了傣族寨的一个致富产业。”凤尾村党总支书记饶艳介绍道。
“现在喜欢竹编的人也越来越多,订单也越来越多,一天我能编6-8个小背篓,2个簸箕,每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编这些簸箕、背篓,既能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又能有收入。”刀红梅高兴地说道。随着订单式供销的发展,村里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了竹编队伍中来,制作竹编既能解决解决就业又能兼顾家庭。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如今,傣族寨的竹编技艺已经走出大山,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傣族寨的村民们用他们的匠心和勤劳,以竹为笔,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