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镇康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
|||||||||||||||||||||||||||||||||||||||||||||||||||||||||||||||||||||||||||||||||||||||||||||||||||||||||||||||||||||||||||||||||||||||||||||||||||||||||||||||||||||||||||||||||||||||||||||||||||||||||||||||||||||||||||||||||||||||||||||||||||||||||||||||||||||||||||||||||||||||||||||||||||||||||||||||||||||||||||||||||||||||||||||||||||||||||||||||||||||||||||||||||||||||||||||||||||||||||||||||||||||||||||||||||||||||||||||||||||||||||||||||||||||||||||||||||||||||||||||||||||||||||||||||||||||||||||||||||||||||||||||||||||||||||||||||||||||||||||||||||||||||||||||||||||||||||||||||||||||||||||||||||||||||||||||||||||||||||||||||||||||||||||||||||||||||||||||||||||||||||||||||||||||||||||||||||||||||||||||||||||||||||||||||||||||||||||||||||||||||||||||||||||||||||||||||||||||||||||||||||||||||||||||||||||||||||||||||||||||||||||||||||||||||||||||||||||||||||||||||||||||||||||||||||||||||||||||||||||||||||||||||||||||||||||||||||||||||||||||||||||||||||||||||||||||||||||||||||||||||
来源:镇康县自然资源局 作者: 时间:2023-07-01 点击率:【 打印 】【 关闭 】 | |||||||||||||||||||||||||||||||||||||||||||||||||||||||||||||||||||||||||||||||||||||||||||||||||||||||||||||||||||||||||||||||||||||||||||||||||||||||||||||||||||||||||||||||||||||||||||||||||||||||||||||||||||||||||||||||||||||||||||||||||||||||||||||||||||||||||||||||||||||||||||||||||||||||||||||||||||||||||||||||||||||||||||||||||||||||||||||||||||||||||||||||||||||||||||||||||||||||||||||||||||||||||||||||||||||||||||||||||||||||||||||||||||||||||||||||||||||||||||||||||||||||||||||||||||||||||||||||||||||||||||||||||||||||||||||||||||||||||||||||||||||||||||||||||||||||||||||||||||||||||||||||||||||||||||||||||||||||||||||||||||||||||||||||||||||||||||||||||||||||||||||||||||||||||||||||||||||||||||||||||||||||||||||||||||||||||||||||||||||||||||||||||||||||||||||||||||||||||||||||||||||||||||||||||||||||||||||||||||||||||||||||||||||||||||||||||||||||||||||||||||||||||||||||||||||||||||||||||||||||||||||||||||||||||||||||||||||||||||||||||||||||||||||||||||||||||||||||||||||||
|
|||||||||||||||||||||||||||||||||||||||||||||||||||||||||||||||||||||||||||||||||||||||||||||||||||||||||||||||||||||||||||||||||||||||||||||||||||||||||||||||||||||||||||||||||||||||||||||||||||||||||||||||||||||||||||||||||||||||||||||||||||||||||||||||||||||||||||||||||||||||||||||||||||||||||||||||||||||||||||||||||||||||||||||||||||||||||||||||||||||||||||||||||||||||||||||||||||||||||||||||||||||||||||||||||||||||||||||||||||||||||||||||||||||||||||||||||||||||||||||||||||||||||||||||||||||||||||||||||||||||||||||||||||||||||||||||||||||||||||||||||||||||||||||||||||||||||||||||||||||||||||||||||||||||||||||||||||||||||||||||||||||||||||||||||||||||||||||||||||||||||||||||||||||||||||||||||||||||||||||||||||||||||||||||||||||||||||||||||||||||||||||||||||||||||||||||||||||||||||||||||||||||||||||||||||||||||||||||||||||||||||||||||||||||||||||||||||||||||||||||||||||||||||||||||||||||||||||||||||||||||||||||||||||||||||||||||||||||||||||||||||||||||||||||||||||||||||||||||||||||
目录 一、前 言 (一)地质灾害现状 (二)“2011~2020”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执行情况 (三)“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防治原则 (三)规划目标 三、地质灾害易发区与重点防治区 (一)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 (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 四、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部署 (一)推进隐患识别和风险调查评价 (二)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三)稳步推进工程治理 (四)综合整治 (五)稳步推进避险搬迁 (六)提升地质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七)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水平 五、资金筹措 (一)防治经费 (二)防治资金来源 六、防治效益 (一)社会效益 (二)经济效益 (三)环境效益 七、保障措施 (一)完善法规制度 (二)统一领导、加强协调 (三)整合资源、部门联动 (四)分级负责、严肃奖惩 (五)保证投入、追踪问效 (六)加强宣传教育 (七)人员保障 附则
附件:规划编制说明(单独成册) 镇康县地处东经98°40′11.9″~99°22′42″,北纬23°47′14″~24°15′32″的低纬度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临沧市西部,地处于南汀河下游和怒江下游南北两水之间。县境北依怒江天堑与保山市龙陵县隔江相望;南与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毗邻;东与临沧市永德县连壤;西接缅甸果敢县掸邦高原。 镇康县国土总面积2529.3389Km2,南北宽70.6公里,东西长71.9公里,其中山区占总面积的98%,坝区占2%,县辖4乡3镇。县城驻地位于南伞镇,距省会昆明728公里,距临沧市255公里,距保山市272公里,距永德县城104公里,距国家级孟定清水河口岸58公里,距缅甸果敢自治县仅9公里,距缅甸首都内比都750公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484公里、缅北重镇腊戍197公里。至2020年,全县公路总里程达6040公里,行政村道路硬化率和通客车率均达100%,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88.6%。 至2020年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62833户,常住人口185618人。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925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1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30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29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1.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8.67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3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71元。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障镇康县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镇康县的繁荣稳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指导镇康县落实中央、省、市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任务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衔接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临沧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地质灾害隐患底数清楚,防治工作有据,事权责任明晰,实现镇康县地质灾害防治由被动、应急、分散向主动、计划、全面的转变,最大限度地避免地质灾害危害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规划与规划文件及相关技术标准与规程规范。 《规划》所适用的范围为镇康县行政辖区(包括4乡3镇),总面积2529.33Km2。 《规划》以2020年为基准年,以2021-2025年为规划期。《规划》资料依据截止2020年12月末。 6、规划对象 本《规划》所称的地质灾害是指主要由不可预见或者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引发的或受目前技术水平所限难以查明和预见的地质灾害隐患(风险),且危害、威胁对象主要为城乡居民。对于有明确引发地质灾害责任主体,或地质灾害危害、威胁对象主要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基础工程设施等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防治责任,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等有关规定,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审查和报批,督促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执行,不纳入本规划。 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接到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小组,在镇康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组织和领导下,规划编制单位对《云南省镇康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中所列举的地质灾害点隐患点及云南省地质环境信息系统中在录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梳理,整理完成2020年汛期结束后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信息收集,并逐一进行了核查,于2021年7月14日完成《规划》征求意见稿编制,于2021年7月14日发布征求意见稿,征求镇康县自然资源局及其相关部门的意见,于2021年8月中下旬完成征求意见收集,进行修改及内审。2021年9月15日,编制单位根据征求意见及院内部审核意见,认真对规划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并提交审查;于9月27日镇康县自然资源局组织镇康县规划领导小组、县级相关部门及临沧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3位专家对《规划》进行了审查,审查合格。2021年9月30日完成县级规划领导小组审查修订后,提交临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行论证审核;2021年10月13日完成市局论证审核,之后提交市级规划编制小组;《临沧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通过省级评审并按省级规划修改完成后,市级《规划》于2022年12月31日发布,后按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参照市级《规划》对县级《规划》进行修编,由镇康县自然资源局报镇康县人民政府审批发布实施。 1、地质灾害类型 截至本次规划镇康县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四类。 2、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 经过本次规划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梳理及实地核查,将已治理验收、全部完成避险搬迁的隐患点进行核销,并对部分隐患点的灾害类型进行实地核实修改,对不稳定斜坡进行核实修改,对台账中灭失隐患点进行核实,尚存在隐患的点将其重新纳入群策群防工作。截至本次规划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80处其中滑坡142处,崩塌10处,泥石流26条,地面塌陷2处。镇康县地质灾害按险情等级有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种类型,其中特大型1个,大型2个,中型43个,小型134个,本次规划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相对于前期规划(2011-2020年)增幅较大,主要受近年来镇康县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的人类工程活动日趋强烈及脆弱的地质环境所致。 3、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 1)各乡镇的分布情况 镇康县地质灾害分布涉及全县范围内的62个村民委员会及社区,177个村民小组。勐捧镇灾害点分布数最多为40个、22.22%,木场乡34个、18.89%,凤尾镇31个、17.22%,其它乡镇的灾点分布状况依次为忙丙乡22个、12.22%,南伞镇20个、11.11%,勐堆乡18个、10.00%,军赛乡15个、8.33%。 2)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特点 从区域上看,镇康县的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①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广泛; ②地质灾害数量较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但隐患险情较大; ③地质灾害呈圈状、带状形态分布,表现为凤尾镇周边地质灾害发育圈状区域,以勐捧河、南捧河为主轴沿线展布的带状发育密集带及其它零星分布点; ④镇康县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受地质构造控制,与地貌与岩性密切相关,主要是受区域地质构造的控制,并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密切相关; ⑤灾害的发育分布与人类活动中心关联密切,全县地质灾害总体分布于城市、乡镇、村庄、公路等人类活动影响强度明显的周边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至2020年末,镇康县内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造成镇康县因地质灾害死亡5人,受灾损毁房屋34余间,直接经济损失约850万元。公路、桥梁、水利设施受损情况难以统计。 全县7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灾情记录。 镇康县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四类,具有点多面广、链发、群发、突发的特点,主要分布于构造运动较强烈的山区地带,整体呈零星分布,局部呈条带状分布;全县7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发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村委会及社区达61个,有169个自然村遭受地质灾害的威胁。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不均匀性,全县地质灾害点发育密度相对较大的主要有凤尾镇、勐捧镇和木场乡,地质灾害隐患点以中小型居多。旱季基本稳定,雨季欠稳定至不稳定,长时间降雨及特大暴雨易诱发地质灾害发生。 经过本次规划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梳理及实地核查,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80处,涉及全县7个乡镇,受威胁人口14999人,资产46413万元。 6、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规划区内地形地貌复杂、降雨集中且局地差异大,近年来,局地性暴雨天气明显增多;大面积分布的岩体软硬间层,构成山体易滑;规划区内地质构造较复杂,受区域内主干断裂影响,区内岩土体较破碎;深大活动断裂密布,中强地震活动频繁;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导致镇康县的地质灾害难以控制。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不可避免,特别是在国家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前提下,交通建设、采矿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相关扶贫基建设施实施后,若干年内人类工程活动仍有加剧的趋势,地质环境的承载负荷也随之不断加重,可以肯定,区内地质灾害今后一定时期仍将呈加速发展的趋势。 “2011~2020”规划总体目标与任务是在10年规划期内,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地质灾害动态变化相适宜、与相关部门规划相协调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通过2011~2015年规划期地质灾害防治,使受地质灾害直接威胁人口较2010年减少20%以上,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减少15%以上;通过2016~2020年规划期地质灾害防治,使受地质灾害直接威胁人口较2015年减少30%以上,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减少20%以上。 镇康县截止2020年雨季结束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187处,其中滑坡及不稳定斜坡146处,崩塌8处,泥石流30条,地面塌陷2处、地裂缝1处。共部建立起群策群防网络系统,建立普适专业型监测点35个。“2011~2020”规划治理工程项目52个,实际实施完成了19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含正在实施项目),在规划内项目共10个。实施的治理项目大型项目4个,中型项目12个,小型项目2个。“2011~2020”规划避险搬迁项目5个,实际实施了11个(其中6个已完成搬迁,5个正在实施中),并通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了6处的分散搬迁避让工作,其中在规划内项目3个。先后对部分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实施了工程治理、避灾搬迁和专业监测。全县四大体系建设基本成型,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执行情况分述如下: 1、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2015年由地矿眉山工程勘察院完成云南省镇康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基本查明了全县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分布特征,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 对比规划,尚未实施的调查评价为南捧河、勐捧河、勐堆河、凤尾河、打拢河、南片河和勐撒河小流域大比例尺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 2、群测群防监测网络覆盖全县 镇康县针对重点地质灾害,建立健全了县、乡镇、村、组、监测员五级群测群防管理网络,成立了“层层有机构,各点有专人”的群测群防工作机制,汛期来临前制定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地质灾害避险工作目标,严格考核奖惩。汛期县避险办做到全天24小时值班,各监测点24小时值班和巡查。镇康县气象监测站以电话或短信的方式将天气预报告知有关领导和群测群防员,从而提前预知天气信息,做出巡查部署,提高群测群防针对性,遇有紧急情况即使应急反应。 3、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正在逐步完善 近年来,基本建立了防灾预案制度、灾害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为了做好汛期防灾工作,县自然资源局在每年雨季来临之际,均在全县范围内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及排查工作,编制《年度防灾预案》,并以政府文件、通知的形式下发乡镇人民政府,要求乡镇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明确重点,落实责任。对灾害多发区和重要隐患点均提出群测群防的要求,对防灾监测工作进行检查落实;在雨季期间,县级政府都成立了相应的防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有自然、安监、民政等职能部门及有关技术部门人员参加,对灾害多发区和重要隐患点进行巡查,对新出现的隐患点和成灾点进行分析评价,及时指导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4、治理工程和避险搬迁工程 (1)已实施治理工程及避险搬迁工程情况 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镇康县参照前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年)及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建议书开展县境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用拦渣坝、谷坊坝、排导槽、挡土墙、抗滑桩板墙、截排水沟、锚索框格梁等工作措施共实施或正在实施有19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其中截至本规划统计截止时间已竣工7处,处于验收阶段5处,处于施工阶段6处,处于完成前期工作,进行施工招标工作1处。总体来看治理工程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实施的工程治理项目投入5238.51万元,保护4478人,资产13693万元。 对县境内符合因地质灾害搬迁要求的农户进行了搬迁,实施了集中搬迁11处及“三年行动计划”分散搬迁6处。实施的搬迁项目中拟计划搬迁704户3180人,投入1805万元,截止2020年结束,实际共完成搬迁469户2149人,完成投入1547万元(含已拨付乡镇尚未完全完成搬迁项目资金149户337万),尚未落实搬迁项目86户,资金258万元。总体搬迁效果良好。 (2)“2011~2020”规划及已实施治理工程和避险搬迁对比 ①治理工程 上轮“2011~2020”规划期内共规划治理工程52处,实际完成治理工程(含正在实施项目)19处,已完成的治理工程为“2011-2020”年规划内的共10处,其余9处为后续核查项目建议书新增治理工程。主要治理措施有拦渣坝、谷坊坝、排导槽、挡土墙、抗滑桩板墙、截排水沟、锚索框格梁等,除木场乡政府滑坡治理工程部分治理工程失效外,其余治理工程均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针对规划中未完成的项目,在2011-2020年地质灾害管理中,将同一组临近的滑坡纳入同一点进行群测群防,并部分实施普适性、专业性监测。 ②避险搬迁 上轮“2011~2020”规划期内共规划避险搬迁5处,共145户,657人。截止2020年结束,实际共完成搬迁469户2149人,完成投入1547万元(含已拨付乡镇尚未完全完成搬迁项目资金149户337万),同时在避险搬迁中2020年度申请的三年行动计划中央财政资金尚未落实搬迁项目86户,资金258万元。其中实施的避险搬迁项目位于“2011-2020”年规划内的共3处,除南伞镇营盘村滚掌组滑坡搬迁点营盘新村出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现状进行群测群防及普适性监测外,规划及后期新增的搬迁避让项目搬迁效果良好;规划内未实施的凤尾镇芦子园村大芦园及阿货山2处滑坡现状采取群策群防的防治措施。 5、监测预警网络建设 截止2021年镇康县共建设有35处监测预警点位,涉及镇康县7个乡镇。其中2019年由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负责实施4处监测预警点,均为泥石流隐患点;2020-2021年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建设项目共布置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3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云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负责总承建,其中2020年设2处专业型监测点,设4处普适型监测点,2021年设25处普适型监测点。在31处监测预警点中有滑坡23处,泥石流8处。 6、组织机构基本健全,责任落实到位 针对地质灾害的防治,从县到各乡镇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设立地质灾害避险办公室,通过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制定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综合考核范围,形成了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统一协作的工作机制。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防灾制度,如:建立了“层层责任制、汛期值班制、险情巡查制、灾情速报制”四项制度,坚持险情日报、零报、速报三项报告制度,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值守制度和信息收集、传递、报送、保密四项灾情险情处理制度等。 7、规范、有序的工作管理制度基本形成 先后制定了“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地质灾害两卡发放制度”、“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制度”等五项工作制度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管理办法”、“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实施细则”,并狠抓“五制度、一办法、一细则”的学习和落实,明确了部门和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 8、宣传培训方式多样,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镇康县按照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提高,知识进一步增长,能力进一步增加,体系进一步完善”的要求,结合各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提供各级领导干部、监测人、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相应的地灾知识。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划分危险区域,设立警示牌;邀请相关专家对各级领导进行培训,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各乡镇加强宣传、培训;对受威胁的隐患点发放“防灾明白卡”,使受威胁的群众明白防灾方法、临灾时撤离疏散的路线、避灾安置地点等注意事项,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镇康县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全县的灾害点多、分布范围广、治理任务繁重等特点,部分山区的群众仍面临着地质灾害的威胁,防灾减灾工作任务还需加强,具体任务体现如下: (1)工程建设活动频繁,对地质环境影响加剧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交通、水利等工程相继实施,工程建设中的开挖坡角、废渣废土顺坡堆放,或在冲沟、防洪沟及房前屋后排水沟中弃土弃渣、堆放垃圾、水土流失严重、斜坡稳定性降低等,使地质环境条件更加恶化,一旦遭遇强降雨和沟渠渗水,就会成为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2)人力不足,专业管理缺位,地质灾害管理工作滞后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镇康县自然资源局下属专业部门设置的管理机构中接受过系统专业知识教育的人员配置较少,对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认识不能满足工作要求,且下属部门平常事务杂乱繁多,人员配置不够,致使防治工作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工作中情况互通、上下配合、左右协调、运转有序的机制不够健全; 二是避险工作痕迹管理不到位,如地质灾害危险区无警示牌或划界不合理、紧急逃离路线无简图和标示、避险场所选择不尽合理、监测内容抓不住重点问题等; 三是档案资料无专人管理,导致资料不全或查找困难,管理机构建设需要加强; 四是地质灾害防治监管工作有待加强,在地质灾害避灾搬迁安置点危险性评估中存在定级不准或降级评估的现象,有的项目甚至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就开工建设,农村宅基地审批过程缺少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控制。 (3)资金缺乏,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任务繁重 镇康县国土面积大,全县7个乡镇分布较多灾害点,各灾害点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威胁也较严重,目前资金仅能减少部分地区的隐患点威胁,且一些灾害点只是简单的治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质灾害。 (4)基础调查和研究工作有待加强 镇康县质灾害基础调查现有1:5万精度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调查的地质灾害点仅限于威胁到居民、行人、游客安全的隐患点,尚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全县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基础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为满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我县地质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和时空分布规律的认识,有必要对规划区内发育河流进行1:1万小流域地质灾害调查。 如何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开展山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还缺少探索研究,有必要对监测资料和气象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进一步保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准确度;对小流域成灾的规律和机制认识不够,有待深化。 (5)地质灾害监测及信息系统建设进展缓慢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不够完整,信息系统建设进展缓慢。地质灾害监测手段落后、内容单一,监测网控制面积及预警预报精度不够。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处于基本数据库建设中后段,数据过时未更新,不能提供精准动态查询,难以实现相关部门对地质灾害信息资源的共享。 (6)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严重不足 “十三五”期间已对地质灾害威胁严重区域进行搬迁、治理等,普遍建立了群测群防网络,但因为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有限,许多需要工程治理的隐患点得不到及时治理或治理工程不到位,仍威胁着当地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7)搬迁避让项目进展迟滞 在镇康县已实施搬迁避让项目中,普遍存在居民不愿搬迁情况。总体原因是地质灾害因灾搬迁项目单项地质灾害补助资金低,搬迁点公共设施投入不足等导致居民搬迁愿望低,或县内附近因地形限制,难以找到适合搬迁场地,易地搬迁远离原农用地,居民农业活动受阻。综上导致镇康县因灾搬迁项目进展迟滞。 (8)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有待加强 “十三五”期间镇康县自然资源局虽然做了较多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和专业培训工作,但要做到妇孺皆知还需要做大量的宣传工作,尚需加强人力、财力投入和社会各部门的广泛参与。 10、突破方向 (1)加强管理机构中人员的系统专业知识教育和培训,加强与驻县包乡技术单位的沟通交流,待驻县工作结束后,管理机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2)镇康2019选取4处、2020~2021年选取31处,共选取35处地质灾害点进行普适/专业监测设备安装,加强对其余危险性较大地质灾害点监测设备的安装,形成系统、实时的监测。 (3)对同一乡镇、位置比较靠近的灾点,实行多个灾点打包治理,简化繁杂手续,使治理工程做到及时有效。 (4)加强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影响和破坏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避免因工程建设中不合理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情况发生。 (5)加强地质灾害成灾原因复杂区域的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诱发机制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找准“病因”,变被动预治为主动防治,更好地满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 11、“2011-2020”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情况与现状对比 2011年“2011~2020”规划初期,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42处。至2015年详查结束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64处,至2020年10月汛期结束,全县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187处,经过本次规划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梳理及实地核查,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80处。地质灾害规模以中型和小型为主,有少量的大型,无巨型。全县7个乡(镇)中,各乡镇均遭受地质灾害不同程度的威胁,全县总计受威胁人口14999人,资产46413万元。 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格遵循“十三五”规划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在地质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治理、避险搬迁、应急能力建设“四大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科技能力、制度建设等方面有形成科学、有效地预防机制。全县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密度和造成的损失总体呈平缓下降趋势,地质灾害以泥石流、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预防机制实施具体措施如下: 1、全县在“十三五”规划后全面落实地质灾害评价工作,充分利用地质专业队伍的技术优势,对全县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进行排查,形成一套合理、有效地地质灾害(险)情启用、应急调查、处置机制; 2、完善了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全县新增隐患点,地质灾害高风险区能及时纳入群防群策体系,并定期对群防群策主要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尚未纳入搬迁或治理工程的隐患点开展普适性或专业监测预警工作; 3、积极投入、主动防治:强化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建设。一是“2011~2020”期间共实施或正在实施19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其中大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4个,威胁2380人,威胁财产6819万元,项目总投资为3014.82万元;中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12个,威胁1958人,威胁财产6267万元,总投资为2020.89万元;小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2个,威胁140人,威胁财产610万元,总投资为202.8万元。二是:“2011~2020”期间,组织实施或正在实施1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避灾搬迁,并完成三年行动计划分散搬迁6处。 “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受地质环境条件控制,未来规划期内,已知和潜在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在一定的自然条件触发下险情都有可能演变为灾情。滑坡灾害仍然是镇康县的主要灾种,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集中、强度大,是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地质灾害防治带来较大的难度。 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动态管理的过程,镇康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诸多的挑战。一是县域地质环境较为复杂,沟壑纵横,地貌类型多样,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二是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更加突出,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增多的趋势;三是近几年气候异常,极端天气状况频发,使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加大;四是新时期对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高度,明确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的目标任务。 同时随着镇康县城的城镇化建设,区内灰岩地层区的岩溶塌陷问题也将逐步显现出来,特别是南伞盆地岩溶丘洼地貌区,虽现状尚未发现岩溶地面塌陷的存在,但南伞盆地岩溶塌陷产生的水动力条件是持久的,这意味着只要存在开口型地下岩溶洞隙,其上部的覆盖层便会不同程度的进行着土洞发育至地面塌陷的发展演化过程。现状如南伞镇白岩村安心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租地(小桥水)疫情防控隔离点场地开挖平整时沿现状坡脚开挖出露的短轴长约0.5m,长轴约1m,深度大于2m的无充填岩溶通道及沿开挖边坡出露的大量黏土填充岩溶漏斗,这些都预示着南伞盆地有岩溶塌陷发展和形成的岩溶地质条件,在工程建设及建筑物基础处理中要着重探清区内岩溶发育情况,并据以采取相关处理措施。 镇康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面临严峻形势的同时,也面临以下几大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级政府多次强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二是进一步加大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及监测预警的投入,云南省按照争取国家支持一部分、省投入一部分、州(市)自筹一部分的原则,每年筹集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三是得到了省、市内各专业队伍的大力支持,在县自然资源局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指导站,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及中央财经委第三次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强统筹协调,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全面提高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的发展战略作出贡献。 为了贯彻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合镇康县点多面广、险情等级小的地质灾害实际,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镇康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防治的首要任务是尽量减少因灾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产业发展和城市及村镇建设要根据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性,科学合理布局,通过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识灾、减灾、防灾意识;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开展监测预报与应急防灾工作;针对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分别采取监测预报、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 结合我县“十四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部门相关规划,考虑不同地段地质灾害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统筹规划,选择人口密集区和重点工程地段进行重点防治,根据财力、物力逐步实施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威胁城镇、重大工程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隐患区优先安排,重点防治;对危害基本农田、毁坏森林和土地资源的地质灾害要积极进行防治。按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和经济发展前景,区分急缓、重轻,考虑部门规划与专项规划协调,照顾老少边穷,分期分批逐一实施防治,以达到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经济发展协调,尽力确保民生环境安全、有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采取专家培训、多种形式科普宣传等向广大民众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身防灾抗灾工作;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形成制度全面、网络面广、责任落实、人员到位、任务到点、信息畅通、反应迅速、效果显著的覆盖全县的群专结合综合性群测群防网络。 以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和正在实施防治工程项目为依托,应用新理论研究地质灾害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推广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和方法,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知识;不断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应急抢险系统建设,有效提高地质灾害的预防能力;通过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制约,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监管力度,不断完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建设,做到对地质灾害科学合理避让,有效控制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对威胁危害较严重、危险性较大的已有地质灾害隐患实行工程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重心前移、降低风险 将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推进防灾工作重心前移,从源头降低风险。强化隐患调查排查和风险评价,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能力,逐步完善“人防+技防”相结合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充分调动企业、社会团体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参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由建设单位负责防治,防治措施或方案须报同级自然资源局备案,自然资源局监督和指导落实,因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设单位负责赔偿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自然因素引发或责任主体不明确的地质灾害隐患,由相应级别政府负责安排专项经费实施治理。 (8)完善制度、依靠科技原则 依照国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程,依法管理,实行高效运转的联动管理机制。大力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与避险移民搬迁,以及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着力推进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TnSAR)、激光雷达测量(LiDAR)、无人机航空摄影等新技术在地质灾害方面的综合应用,做到科学防灾减灾。 1、总体目标 “十四五”规划,将从“法治建设”、行政管理、技术经济、标准规范、社会参与”等方面全面构建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从“基层管理、技术支撑、资金保障”方面提升防治能力。其中:技术经济体系建设围绕“九大重点工程”中的“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自然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建设完善“四大工程”;以隐患识别排查、风险评价和分级防控为主线,开展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和评价,掌握风险底数,进行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支撑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由“点”向“点面结合”转变;逐步建成新型高效的“群专结合、专群并重”监测预警和气象风险预警网络体系;基本完成高风险区大型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的工程治理和避险搬迁移民。 规划应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治理搬迁、应急响应、科技支撑、制度建设等方面,明确提出“十四五”要完成的工作指标,并对2035年远期目标进行展望。 结合中央部署和相应文件,镇康县地质灾害防治应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及云南省政府颁布的有关地质环境保护的法规法令,查明全县地质灾害的特征、分布、规模、成因及危害程度,以遵循自然规律,防、抗、救结合,预防为主,重点治理,保护开发并举,依靠科学,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长期坚持,讲求实效,分期分级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城镇、学校、村庄,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工程设施为防治重点,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逐步建立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2、分期目标 (1)规划期(2021~2025年)目标 ①完善镇康县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形成系统的、主动的和有预见性的地质灾害防治局面,按照《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云自然资〔2020〕145号)文件精神,开展和完善镇康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为建立长期稳定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增强基层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提高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和工作效率提供技术保障,做好镇康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三查”工作; ②加强管理机构建设,积极和上级部门沟通衔接,因岗设人,逐步解决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人力不足和专业支撑缺位问题; ③提高地质灾害基础工作研究程度。力争自然资源大调查项目或专项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支持,针对重点区域及重点城镇,进行镇康县各乡镇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工作、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等,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④完成6个威胁和危害较大地质灾害点及1处延续配套治理工程的勘查及治理工作,通过新规划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和主动治理与避让,可使目前受地质灾害威胁的1378人、4528万元免受现有地质灾害的威胁;新增搬迁项目一处26户91人,并继续推进已有搬迁项目的实施,推进未完成的235户1031人的搬迁工作(其中含已拨付乡镇尚未完全完成搬迁项目资金149户),及尚未落实搬迁项目的86户; ⑤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基础工作研究程度,在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开展镇康县辖区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及风险普查工作; ⑥隐患点和风险区“双控”管理模式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抓牢、抓细、抓好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十项制度”落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探索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工作。先行推行完善“五位一体”网格化和“一点多员”管理体系,按各点设置群测群防员为巡查员的方式进行推进隐患点和风险区“双控”管理,后期根据已进行风险双控县的经验开展开展镇康县“风险双控”工作,进行“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并分类提出风险管控建议,探索地质灾害隐患点与风险区“双控”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要求,建立地质灾害“双控”工作体系与协调联动的管理运行机制。 ⑦对9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普适型监测,保护人口6407人,资产20403万元,并在规划期内完善好已建普适专业型监测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 ⑧按照《云南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云自然资〔2020〕441号)文件精神,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建立以专业监测为主导、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相结合的监测网络; ⑨加大地质灾害监管执法力度。本着“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水利水电、交通运输、管路、输电线路、新农村建设、引水、城镇建设、土地开发利用、矿产和旅游资源开发等10类已有重要工程项目,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地质灾害调查,并做出相应的防治规划,对其引发的、威胁危害到我县辖区城乡居民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在近期内完成治理或避让。在建项目引发的地质灾害,及时拿出防治方案,并报县自然资源局备案。新建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科学合理避让。 (2)远期目标展望(2026~2035年) 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治理、避险搬迁和综合整治水平,完备地质灾害数据库、监测预警数据库和风险管控数据库,使全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明显降低,地质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明显减少,社会广大公众防范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35年实现: (1)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和风险评价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并完成地质灾害数字化建设,为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提供基础依据; (2)全面建成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的,专业监测预警预报网络(人防+技防相结合)体系全覆盖的科学预警体系,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预警能力建设,使镇康县地质灾害风险得到全面有效管控; (3)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完成,形成高效、合理的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地质灾害治理能力建设; (4)深入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地质灾害风险数据库互联互通和动态更新,推动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地质灾害大数据共享,建实全国地质灾害数据中心,结合海量地质灾害风险数据和基础地质信息,及时、科学监管地质灾害隐患点,有效、精准管控地质灾害风险区 (5)地质灾害威胁群众数量大幅减少,使安置点、搬迁点、治理点群众安居乐业,大幅改善人居环境,建成生态、绿色镇康。 1、地质灾害易发区 镇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面积约2529.33Km2,由于受地质环境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发生频繁,本次规划范围内共调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80个,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四种类型,其中滑坡142个,泥石流26条,崩塌10个,地面塌陷2个;地质灾害险情以中小型为主,其中特大型1个,大型2个,中型43个,小型134个,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存在的隐患都较大。 本次规划根据镇康县现状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和危害,结合地理-地质环境特征,将镇康县域分为高、中、低等三类易发区,分别占全县面积的7.85%、81.34%、10.82% (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Ⅰ) 地质灾害极高易发区细分为四个亚区,分别为凤尾-忙丙高易发区(Ⅰ1),主要位于凤尾镇政府所在区域、凤尾至芦子园、凤尾至旧寨山区域、忙丙乡岔路寨至蔡何村、至苤菜塘村区域,面积78.06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09%,发育各类地质灾害点24个,灾害点密度30.75个/100km2,其中滑坡18个、泥石流6条,主要分布于凤尾镇区域、凤尾芦子园区域及凤尾至忙丙省道。 木场陈家寨至南伞茶园极高易发区(Ⅰ2),主要位于木场乡北部陈家寨至象塘、新寨区域、南伞镇茶园区域,面积52.93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09%,发育各类地质灾害点11个,灾害点密度20.78个/100km2,其中滑坡8个、泥石流3条,分布相对分散。 木场乡乡政府至黑马塘村高易发区(Ⅰ3),主要位于木场乡政府至黑马塘村带状区域,面积39.1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55%,发育各类地质灾害点12个,灾害点密度30.69个/100km2,其中滑坡4个、泥石流3条,崩塌5个,地质灾害类型直接受区内基岩分布影响,地质灾害隐患在区内两端集中分布。 勐堆乡平箐至麻栗林高易发区(Ⅰ4),主要位于勐堆乡勐堆至平箐,勐堆至麻栗林区域,面积28.3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12%,发育各类地质灾害点7个,灾害点密度24.73个/100km2,均为滑坡,分布相对集中于勐堆乡区域。 (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Ⅱ)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共一个大区,面积2057.3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81.34%。为镇康县大部区域,发育各类地质灾害点120个,灾害点密度5.83个/100km2,其中滑坡102个、泥石流11条、崩塌5个、地面塌陷2个,主要分布于勐捧岩子头村、凤尾小水井、木场乌木兰、勐撒河流域、军赛岔路村至白岩村一带主要危害对象主要为村寨、公路、农田等。 (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Ⅳ)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细分为两个亚区,分别为南伞镇及周边低易发区(Ⅳ1),主要位于镇康县南伞镇,面积197.93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83%。该区发育各类地质灾害点2个,灾害点密度1.01个/100km2,均为滑坡,分布分散,主要危害对象主要为村寨、公路、农田等。 孟定河流域低易发区(Ⅳ2),位于镇康县东南部孟定河流域,军赛乡及部分地区,总面积75.6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99%,共发育各类地质灾害点4个,其中滑坡1个,泥石流3处,泥石流主要为沟口堆积区,主要危害对象主要为村寨、公路、农田等。 考虑县域内各单点地质灾害规模、威胁危害以及地质灾害发展趋势,不稳定斜坡同时考虑其成灾的可能性大小,对危险性指数分析法得出的分区进行必要的修正后形成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将镇康县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危险性分区划分为高危险区(A)、中危险区(B)和低危险区(C)三个大区,6个亚区。 (1)地质灾害高危险区 地质灾害高危险区细分为两个亚区,分别为凤尾-忙丙高危险区(A1),该区位于凤尾-忙丙极高易发区一带,该区集镇、村落广布,人口密集,以凤尾区域占比较大,曾是镇康县老县城所在地,人口密度较大,且有省道313通过,交通建设、挖砂采石,切坡建房、陡坡垦作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芦子园村境内分布多处大中型矿山,主要为铁矿和铅锌矿,沿芦子园河流域分布多处排土场、尾矿库,易形成滑坡、崩塌及泥石流地质灾害。区内现状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25处,其中滑坡19个,泥石流6条,规模主要以小型为主,中型零星分布,大型泥石流为芦子园河泥石流,无特大型地质灾害,灾点密度23.76个/100km2。现状威胁人口2308人,威胁财产8246万元。该区域面积105.2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16%。 南伞茶山至木场乌木兰高危险区(A2),该区位于木场乡北部陈家寨至象塘、新寨区域、南伞镇茶园区域极高易发区,该区沿山脊、山麓、稍缓斜坡区村落广布,居民点分布密集。交通建设、切坡建房、陡坡垦作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并伴随矿山、采石等活动,相应的财产密度较高。区内现状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5处,其中12处滑坡,3处泥石流,规模主要以小型为主,中型零星分布。灾点密度24.24个/100km2。现状威胁人口1484人,威胁资产4058万元。区内近年来雨量充沛,沿沟谷坡面汇水能力强,短时汇水快,对坡体能快速形成集中冲刷,或沿路形成漫流,冲刷坡脚及外侧斜坡,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造成区域地质灾害密度较大,该区域面积61.87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45%。 木场乡至黑马塘高危险区(A3),该区位于木场乡政府至黑马塘村带状区域极高易发区,该区集镇、村落沿区内两端广布,人口密集,中部带状区内主要为公路分布,植被发育茂密。交通建设、切坡建房、陡坡垦作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相应的财产密度高。区内现状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1处,其中滑坡4处、泥石流2处、崩塌5处,规模金竹林一、二组为大型,其余均为小型,灾点密度28.13个/100km2。区内灾害类型于地层分布有着直接联系,黑马塘一带以碳酸岩盐分布区,岩石岩溶作用发育,岩溶通道、裂隙、漏斗等发育,其基本为风化黏土全充填状态,但遇水冲刷易流失,在联通性好的地带易形成联通通道,导致小规模的岩溶塌陷及表层填充黏土层滑坡问题;其次区内多分布有灰岩岩质陡崖陡坡带,易形成风化卸荷裂隙,形成崩塌,崩积块巨石在坡体支撑度不足或变小时易继续形成崩积层滑坡或滚石危害,现状崩塌体未造成较大威胁危害与崩塌体距居民点尚有一定距离及崩塌体下方多分布较茂密树木植被等有关。现状威胁人口2030人,威胁资产4781万元。区内近年来雨量充沛,也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该区域面积39.1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54%。 勐堆望天山至平箐高危险区(A4),该区位于勐堆乡勐堆至平箐,勐堆至麻栗林区域极高易发区,该区集镇、村落广布,人口密集,集中了勐堆乡集镇及主要村落。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以公路修建、切坡建房、陡坡地耕种为主,强度高,沿勐堆河两岸堆积区存在软弱夹层,河流侵蚀作用较发育,且多填方工程活动。区内现状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均为滑坡,规模麻栗林上下组及勐堆中心校至廉租房为中型,其余为小型,灾点密度18.07个/100km2。现状威胁人口751人,威胁4667万元。区内的地质灾害大多是由于切坡建房、场地平整填方活动、河流侵蚀加之不合理的排水造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强度越来越大,不合理的工程扰动将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频次及危害可能呈上升趋势。该区域面积27.67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09%。 地质灾害中等危险区分为一个大区,为勐捧河-勐堆河-南伞河流域及军赛乡中危险区。该区分布于县域大部地区,区内地质灾害分布相对分散,人口点单分布密度亦较大,住户居住相对较集中,集镇多分布于河流侵蚀堆积阶地、盆地区,村落居民点沿山前缓坡、山麓、山脊、至山腰及侵蚀堆积台地地区均有分布,分布广泛。人类工程活动以公路修建、切坡建房等为主,并伴随采石、水电建设等,强度中等-强。区内现状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16处,其中滑坡94处、泥石流15处、崩塌6处、地面塌陷2处,规模以小型为主,中型零星分布,灾点密度6.94个/100km2。现状威胁人口7401人,威胁资产22189万元。其次综合考虑镇康县城的不断城镇化进程,以岩溶丘洼地貌为主的南伞盆地及周边,在未来工程活动中岩溶塌陷问题将是城镇规划即将面临的另一地质灾害问题,综合考虑南伞盆地及周边亦为地质灾害中等危险区。该区域面积1670.4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6.04%。 地质灾害低危险区细分为两个三区,分别为南伞望台山仙人山低危险区(C1),该区位于南伞镇中东部地区,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以公路修建、陡坡垦植、南捧河水库建设等为主,切坡建房活动以居民点为单元分布,强度中等~弱,植被发育较好,居民点分布稀疏,区内现状共发育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1处,规模为小型,灾点密度0.71个/100km2。现状威胁人口20人,威胁资产85万元。区内居民点分布稀疏,人员集中,其主要分布于山间谷地的缓坡地带,其地质灾害不发育,生态环境较好,但受河流的切割作用,地形坡度较陡,加之局部地段人类工程活动中等,进行公路修筑等诱发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进行公路修筑、房屋建设等工程活动时应注意做好边坡防护等工程保护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该区域面积140.57km2,占总面积的5.56%。 军赛乡南汀河及西部石城山-垭口寨山低危险区(C2),该区位于南汀河左岸中高山区域,区内植被分布茂密,人类活动少,主要以橡胶树种植为主,强度弱。区内现状无地质灾害发育。区内居民点较少,人口分布稀疏,其主要分布于山间谷地的缓坡地带,其地质灾害不发育,生态环境较好,受斜坡及地层产出、降雨量的综合影响,发育部分沟岸、坡面侵蚀的不良地质作用,人类切坡活动以居民点的切坡活动为主。进行公路修筑、房屋建设等工程活动时应注意做好边坡防护等工程保护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该区域面积39.09km2,占总面积的1.55%。 镇康县西部低危险区(C3),该区位于县域西部与缅甸接壤地区,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以公路修建为主,切坡建房活动以居民点为单元分布,强度中等~弱。区内现状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7处,均为滑坡,规模为小型,灾点密度1.57个/100km2。现状威胁人口337人,威胁资产931万元。区内居民点较少,人口分布稀疏,其主要分布于山间谷地的缓坡地带,其地质灾害主要为切坡引发,生态环境较好,但受沟谷河流的切割作用,地形坡度较陡,分布岩性以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等软-半坚硬碎屑岩,风化覆层厚度虽斜坡产出特征变化大,加之局部地段人类工程活动中等,进行切坡活动等诱发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进行公路修筑、房屋建设等工程活动时应注意做好边坡防护等工程保护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该区域面积445.41km2,占总面积的17.61%。 在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地质灾害威胁人口状况、威胁财产状况及人类工程活动状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质灾害防治程度等,进行综合分区,并对威胁大、稳定性差、防治紧迫的地质灾害点确定为防治重点,将镇康县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三个大区,各大区内进一步根据灾害防治类型、地质条件及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划分出亚区,将镇康县划分出3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A(面积241.31km2,占全区的9.54%)、5个次重点防治区B(面积722.52km2,占全区的28.57%)和1个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面积1565.50km2,占全区的61.89%)。其中重点防治区以工程治理,河道治理,群测群防,完善监测网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防治措施;次重点防治区以工程治理、群测群防,完善监测网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防治措施;一般防治区以群测群防,完善监测网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防治措施。 (1)重点防治区(A) 重点防治区细分为3个亚区,分别为南伞镇重点防治区(A1),全区分布各类地质灾害点6个,规模均为中小型。主要诱因为暴雨、河道侵蚀、人为填方、挖方活动及堆积层不合理加载等。主要危害集镇、公路、矿山、农田等,险情等级以中小型为主,勐堆乡勐堆村勐堆中心校至廉租房及勐堆乡政府驻地滑坡为大型,两处滑坡立项为勐堆乡政府滑坡治理项目,已治理,但后期人为不合理堆填方严重。以该区面积35.96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42%。 凤尾镇-忙丙乡重点防治区(A2),全区分布各类地质灾害点26个,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少量为大型。主要诱因为暴雨和矿山开采等。全区分布各类地质灾害点26个,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少量为大型。主要诱因为暴雨和矿山开采等。主要危害集镇、公路、矿山、森林农田等,险情等级以中小型为主,芦子园小河泥石流等为大型。该区面积124.9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94%。 木场乡重点防治区(A3),全区分布各类地质灾害点16个,规模均为中小型。主要诱因为暴雨、公路、房屋建设开挖斜坡等。主要危害集镇、公路、矿山、森林农田等,险情等级以中小型为主,木场乡木场村街子组滑坡为特大型,在工程治理中部分锚索框格梁失效,正进行工程质量及治理效果评价。该区面积80.4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18%。 (2)次重点防治区(B) 次重点防治区细分为5个亚区,分别为南伞镇重点防治区(B1),全区分布地质灾害隐患点1个,规模为小型。主要诱因为暴雨和切坡等。主要危害居民点、公路、饮灌渠道等,险情等级为小型。该区面积96.7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82%。 茶山头-打窝山次重点防治区(B2),全区发育各类地质灾害点15个,规模均为中小型,主要诱因为暴雨和坡脚开挖等。主要危害对象主要为居民点、公路、耕地等,险情等级均为中小型。该区面积135.5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36%。 木场勐撒河中下游流域次重点防治区(B3),全区发育各类地质灾害点11个,规模均为中小型,主要诱因为暴雨和削坡过陡、坡脚开挖及公路滑坡诱发次生灾害等。危害对象主要为居民点、公路、耕地等,险情等级以中小型为主。该区面积36.5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44%。 军赛乡次重点防治区(B4),全区发育各类地质灾害点9个,规模均为中小型,主要诱因为暴雨和切坡修路等。危害对象主要为居民点、公路、耕地等,险情等级均为中小型。该区面积76.6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08%。 勐捧镇-勐堆乡次重点防治区(B5),全区发育各类地质灾害点44个,规模以中小型,主要诱因为暴雨和削坡过陡、坡脚开挖等。危害对象主要为居民点、公路、耕地等,险情等级以中小型为主。该区面积376.9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4.90%。 (3)一般防治区(C) 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共一个大区,为镇康县一般防治区(C),全区发育各类地质灾害点45个,规模均为中小型,主要诱因为暴雨和削坡过陡、坡脚开挖等。危害对象主要为居民点、公路、耕地等,险情等级均为中小型。该区面积1565.5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1.89%。 夯实地质灾害基础调查,提升我县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水平,加深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和高风险区的认知,全面完成全县1:5万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基本掌握我县地质灾害风险底数,为综合制订防灾减灾对策提供依据。 1、开展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动态巡查排查。 充分发挥驻地专业队伍的技术支撑优势,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站)联合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共同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三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每年4月底前完成地质灾害隐患汛前排查。每年5~10月开展地质灾害汛中巡查,每年11~12月期间开展汛后核查。 由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站)协助完成本年度的新增隐患点的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更新维护工作,负责完成突发性地质灾害灾(险)情应急调查工作,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三查”工作。 2、继续推进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与风险评价。 在前期已开展的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的基础上,继续在高、中易发区范围内,运用“空-天-地”一体化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以孕灾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隐患判识为主的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2529.33平方千米,在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针对人口聚集区、重点城镇、重要水资源区、矿产资源开发区、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区等开展1:1万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调查面积约为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面积的10%,掌握地质灾害隐患和潜在致灾体的结构特征、失稳趋势、威胁范围和风险等级,细化地质灾害风险区;对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人口聚集区重要隐患点开展地质勘查,进一步深化地质灾害调查精度,研究掌握不同条件下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深化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防治区划,提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措施建议,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数据库,为镇康县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基础依据。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进行。 3、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拟在2021-2022年对我县全县域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开展孕灾地质条件、承灾体调查,研判地质灾害隐患,总结调查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分析地质灾害成灾模式。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评价,编制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相关图件。建立动态更新的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基本掌握镇康县地质灾害风险底数。提出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对策建议,为防灾减灾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等提供基础依据。此项工作于2021年7月全面启动,2022年10月完成了成果报告、图件编制和数据库建设,完成县级1:5万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成果汇编并已完成成果汇交。 4、开展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常态化排查 在精细化调查、风险评价和风险普查成果基础上,借助驻县联乡技术支撑单位的技术优势,结合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对划定的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开展常态化的拉网式排查工作,将重点区段的排查对象由原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向风险区拓展,力求不留死角,全面掌握高风险区地质灾害隐患发展趋势,以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做到预防关口前移,实现地质灾害源头预防。 5、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按照“分级响应、分区管理”原则,由辖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技术支撑单位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调查灾(险)情发生具体时间、准确位置、灾害体特征、危害或者威胁对象、人员及财产,研判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并提出应急处置措施建议。 6、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或风险评价 “十四五”期间我县将继续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明确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开展情况和评估报告成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 由县人民政府牵头,联合各职责部门,针对村镇私人切坡和民营小企业建筑诱发地质灾害的潜在危害开展风险评价管理和工作体系的建设,在村镇私人建房和民营小企业建设活动的用地审批程序的基础上,完善零星建设用地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机制,创建一套为零星建设用地提供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技术支持工作体系,以有效防控村镇零星分散的地质灾害隐患的新增势头。
1、建立完善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 每年汛期,由县人民政府统一协调,组建由县自然资源、水务、地震、气象、广播电视和通信部门抽调技术人员及相关领导参与的联席会议,及时对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群众反映的地质灾害迹象和气象、水文、地震预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科学研判会商,及时预测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和灾种,并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将预警预报信息尽快专递到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监测人及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组,确保预测预报信息发布准确、及时和全面。 2、继续完善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网络 依据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调查评价和汛期常规性地质灾害巡查排查成果,及时调整完善县、乡、村、组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确保地质灾害隐患群测群防全覆盖。依托驻守专业队伍,加强监测人员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强化监测设备配备,提高群测群防人员识灾、辨灾、观测、处置、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制度和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群测群防员遴选考核、健全完善群测群防资金保障机制和成功避险奖励机制,稳定群测群防监测队伍。截至2020年底,镇康县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80处,全部安排专人负责监测并配备群测群防装备,监测人员按年度地质灾害巡排查情况进行调整。目前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县的县、乡镇、村、组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 3、继续推进普适型专业型监测预警建设。 对不具备工程治理、避险搬迁条件的隐患点,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未规划和未实施搬迁、治理且不稳定的隐患区(段、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实施治理工程后,隐患仍不能消除或没有得到有效管控的区(段、点),实施治理工程后仍存在较大风险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隐患(段、点),近年来频繁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灾(险)情事件、且未开展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点建设的区域,开展普适型或专业型监测预警工程建设,建成新型高效“人防+技防”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规划期建设威胁人口10人或威胁财产500万及以上的监测预警点97个。其中,2021年已建设普适型监测预警点25个,2022年已建成普适型监测预警点20个。 4、持续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 持续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建设完善的实时动态、多时间尺度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平台,结合临沧市“1262”精细化预报气象服务递进式预报预警工作,即提前12小时预报降水(大于50毫米)落区精细到县,提前6小时、提前2小时预报强降水(大于50毫米)落区到乡镇的气象信息,加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平台在县(区)的推广应用,实现全县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全覆盖。不断完善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信息前端发布与工作联动机制,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畅通监测预警信息通道,解决好预警信息传达“最后一公里”问题。 5、探索和推进隐患点和风险区“双控”管理模式。 坚持关口前移、源头预防,逐步开展高风险区地质灾害双控管理模式,构建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员”和地质灾害风险区“网格巡查员”双控体系,建立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巡查员制度,明确巡查员工作职责、巡查记录、巡查内容等,建立巡查台账,推进地质灾害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提升全社会地质灾害整体预控能力,把风险控制在地质灾害形成之前,有效避免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地质灾害事件发生。先行推行完善“五位一体”网格化和“一点多员”管理体系,按各点设置群测群防员为巡查员的方式进行推进。
1、稳步推进分级分类工程治理 根据险情紧急程度,稳定性较差、风险等级高、威胁县城、集镇、学校、村庄且难以实施避险搬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级分类实施工程治理。“十四五”期间,规划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根据因地制宜、轻重缓急原则开展工程治理,科学设计防范措施,适当提高重点区和重点部位防御工程标准。针对险情紧迫、治理措施相对简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采取排危除险措施,消除隐患,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已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进行运行效果评价与维护。 2、规范已治理工程的后期运行管护 镇康县目前已实施或正在实施项目共19个,针对各个治理项目的工程措施,在本次规划内提出不同的后期运行管护建议,并匡算后期运行管护经费,针对泥石流沟治理项目涉及后期的主要沟段、排导槽等的清淤工作,针对滑坡治理项目涉及排水沟的汛前、汛中、汛后除草清淤,挡墙的局部修复等工作,并配套响应的人员管理经费。其次根据项目进展完成情况,合理规划各项目的后期运行管护责任主体,规划内管护时间等。 3、实施延续配套治理工程 已经完成治理的木场乡木场村干沟箐边组泥石流治理项目共分干沟组泥石流及箐边组泥石流两条治理泥石流沟,治理效果均达到预期效果,已投入经费208.5万元。其中干沟组泥石流沟于2020年8月23日夜由于上方明孟公路内侧挖方高边坡产生滑坡,时值处于连续降雨阶段,导致该条泥石流沟爆发泥石流,大量由滑坡体组成的物源顺沟谷下泄,沿沟堆积,并冲入下游干沟组居民屋前,但现状沿沟谷仍存在大量松散堆积体,泥石流的爆发已对过村段沟岸形成较严重冲刷,拟考虑将箐边组泥石流沟纳入本次规划进行延续配套治理。 镇康县境内地形复杂,降雨充沛,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受威胁的村庄多位于山区,村户分散,部分小流域内为矿山活动区,较为集中的村镇地段未受到大型地质灾害威胁;境内没有适合综合整治的项目。 对现状地质灾害风险高、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人口聚集区,以及经识别、调查新发现的稳定性差、风险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结合生态功能区人口转移、工程建设、乡村振兴及边境小康村等政策,尊重群众意愿,按照“有搬迁选址条件、防灾效果搬迁优于治理、当地政府和村民同意”的三个原则。“十四五”期间,规划1处26户91余人的避险搬迁工作,并继续实施下达搬迁项目及资金,但未实施完成的搬迁项目,使受地质灾害威胁对象迁离危险区。
1、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 健全完善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站),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核查(对地质灾害易发区、人员密集区等重点区结合气象预报预警进行动态巡查排查,牢牢盯住“三沟、两陡、一区”,按照“早巡查、早发现、早报告、早监测、早处置”的原则,扩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范围,发现险情立即处置、报告)、宣传培训、应急演练、灾(险)情报送、应急值守、应急会商、搬迁避让选址、治理工程项目检查等技术支撑工作,进一步夯实专业资质队伍驻县联乡的保障机制,巩固提升县级技术支撑能力。 2、广泛开展宣传培训与应急演练 充分利用科普图书、科普视频、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宣传培训。编写通俗易懂的宣传口号、生动形象的宣传画册和宣传短片,让更多民众了解掌握更丰富、更实用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结合“地球日”“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网络、微信、广播、电视、自媒体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逃生避险基本技能,提升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全县公众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风险能力。 具体实施由县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县人民政府、县自然资源局有关部门履行督促和检查职责。“十四五”期间,每年至少组织1次监测员培训,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简易避险演练,各乡镇适时组织开展乡镇级地质灾害综合防灾演练,让受威胁群众熟悉应急撤离的信号、路线和避难场所。 3、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 发挥乡村党政干部、群测群防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各类人员的防灾减灾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全民防灾减灾工作体系,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地质灾害防治,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人人尽责、共享平安”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格局,推动实现防治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1、推进法规政策体系建设 落实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制度、执行相关技术标准。执行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共同构成新时期地质灾害法规政策体系建设。推动地质灾害防治资质单位建立企业标准,强化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和从业人员执业。 2、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落实地质灾害各项防治工作,按照“管行业,就要管地灾”的原则依法落实业主和建设单位的防灾主体责任,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责任,落实自然资源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责任。各行业部门要组织指导本行业有关部门、单位和项目业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依法履行地质灾害防治义务,落实配套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三同时”制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将地质灾害防治要求贯穿工程建设和运营全过程。建立健全“五位一体”“一点多员”包保责任制度,落实地质灾害防范应对责任。 3、完善防灾减灾机制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工程建设行业主管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防治措施建议落实情况检查工作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协作、信息分享,共同提高应对重大地质灾害的快速响应和协同处置能力,有效防范与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4、信息化建设 加强地质灾害信息化系统的更新集成服务。及时更新“全国地质灾害项目管理系统” “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资金监测监管系统”数据,完善项目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信息支撑。 5、加强资金监管及绩效考核 加强对各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使用的过程监管,明确资金动向,加快资金执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开展多维度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及资金绩效考核,确保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能充分发挥资金效能。 经匡算,镇康县“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拟投入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4569.52万元。各级承担经费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无文件支撑的依据《云南省自然资源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云政办发〔2021〕10号)和《临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沧市自然资源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临政办发〔2021〕52号),各级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匡算承担经费。
具体资金筹措情况如下: 1、基础性调查评价、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大型以上地质灾害治理及避灾搬迁、突发重大地质灾害应急等费用,以国家、省专项经费财政支持为主要资金保障,市、县(区)级财政配套支出为辅。争取中央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争取云南省设立的专项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支持。本次规划涉及的图斑核查、1:5万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经费全部来源于省级及以上资金。 2、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搬迁等相关经费为省与省以下共同财政事权,由省与省以下共同承担支出。规划按照省级75%,市级5%,县级20%匡算。 地质灾害管理体系建设、气象风险预警、宣传培训、群测群防员装备相关经费为省与省以下共同财政事权,费用匡算详见编制说明。 3、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市级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费用全部由省本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保障,县级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站费用由省级承担 50%,市级承担10%,县级承担40%。 4、群测群防员补助2021~2025年按照每人每年0.15万元计算,省级承担0.1万元,市级承担0.01万元、县级承担0.04万元。 5、规划编制费用全部由县级自行承担。 6、本次规划的地质灾害指主要由不可预见或者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引发的或受目前技术水平所限难以查明和预见的且危害、威胁对象主要为城乡居民的地质灾害。因工程建设、采矿等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防治资金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 镇康县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灾情重、防治难度大。一些城镇、学校、景区、重要工程设施和村庄遭受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可有效防灾、减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人们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创伤;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也是受地质灾害威胁区人民的迫切希望和要求,以达到长治久安、安居乐业的目的。 规划期间,建立专业化监测网和群策群防网络的监测预警体系,使全社会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可大大减少灾害损失。尤其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可使预警目标区的群众及时做好灾前应急的临灾防范,有助于避免群死群伤,维护社会稳定,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地质灾害防治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较少,但通过采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可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或降低其发生几率,减免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免的经济损失主要包括:直接减免的农、林、牧、渔业损失,基础设施损失,城镇和农村居民财产损失,城乡企、事业财产及停产停业损失、骨干运输线中断的营运损失以及其他经济损失等;减免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给受灾区内、外带来影响而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直观来说,本规划初步匡算新增投入防治及搬迁经费2424.04万元,通过新规划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和主动治理与避让,可使目前受地质灾害威胁的1378人、4528万元财产的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投入与保护的财产比为1:1.87。同时利用技术手段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监测,大幅减轻地质灾害威胁程度,有效保护6407人,资产20403万元。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本身就是一项以控制环境恶化、保障民生安全的系统工程。治理工程的实施可有效改善其危害区的水土流失和人居环境条件,有效减缓或消除灾害对局部地貌景观、森林植被、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搬迁避让项目的实施,可有效减轻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之目的;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可以让全社会密切关注地质环境问题,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保障 地质灾害的防治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面广,组织、协调、管理难度大的工作,单由政府或主管部门投入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必须通过制度制约,统一领导、加强协调,整合资源、部门联动,明确责任、严肃惩处,保证投入,追踪问责等方面加以保障,才能保证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顺利实施。 结合我县地质灾害孕育、形成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健全完善与《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配套的相关地方性法规体系,尽快出台适合镇康县的地方专项管理规章、制度或实施细则,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善地质灾害调查、危险性评估,预警预报,防灾预案、灾情速报、应急反应,险情巡查、汛期值班、项目管理、专项资金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实现地质灾害防治法制化、规范化。结合镇康县地质灾害灾情实际,实时对地质灾害防治办法实施完善。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同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协调工作,监督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应加强地质勘查股和乡镇管理所的机构建设,根据工作需要确保人员配置,确保队伍稳定,做到定人、定岗、定职责,鼓励在岗人员开拓创新,认真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实施,接受省、市指导、跟踪和督查。 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要与地质灾害防治专业队伍、科研机构、专家及相关专业院校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依靠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大力提升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水平。 加强与水务、地震、民政、气象、广播电视和通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整合相关资金、资料和设备资源,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合理。 县发展改革、水务、交通运输、住建、林业、教育、卫生、旅游、电力等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指导本行业内单位和项目业主,切实做好地质灾害调查评估、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等防灾减灾工作,不断加强行业内工程施工、生产经营的组织管理,有效减轻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项目,要尽可能地向地质灾害搬迁工作倾斜,优选安排实施,加大推进力度。 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乡镇级政府负责具体做好有关工作。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根据相关规定严肃奖惩。 县级人民政府把管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经费纳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需要争取国家财政援助的项目,要及时如实上报,保证防治资金的主要来源。中型以上地质灾害隐患项目,及时组织上报,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账户,确保防治资金专款专用。 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谁引发、谁治理”的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对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由引发者出资治理;对于自然产生的或引发责任主体难以明确的地质灾害,坚持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受益者共同出资,合理分担的原则,筹集治理资金。 全社会参与监督管理,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对松懈怠慢行为追究相关领导责任,情节严重者交司法机关处理。 县人民政府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和教育的力度,县自然资源局积极做好本部门和基层领导干部、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逐步实现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和经常化。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板报、标语或农闲、赶集、土地宣传日等时机,大力宣传防灾避灾知识,增强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增强全民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意识和信心。 县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保证全额配备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人员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事务,加强地质灾害管理。充分联系县应急管理局、水利局、交通局、环保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等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防治地质灾害。 本《规划》经镇康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实施。 本《规划》由镇康县自然资源局负责解释。
(此件公开发布) 镇康县自然资源局 2023年7月1日 |
|||||||||||||||||||||||||||||||||||||||||||||||||||||||||||||||||||||||||||||||||||||||||||||||||||||||||||||||||||||||||||||||||||||||||||||||||||||||||||||||||||||||||||||||||||||||||||||||||||||||||||||||||||||||||||||||||||||||||||||||||||||||||||||||||||||||||||||||||||||||||||||||||||||||||||||||||||||||||||||||||||||||||||||||||||||||||||||||||||||||||||||||||||||||||||||||||||||||||||||||||||||||||||||||||||||||||||||||||||||||||||||||||||||||||||||||||||||||||||||||||||||||||||||||||||||||||||||||||||||||||||||||||||||||||||||||||||||||||||||||||||||||||||||||||||||||||||||||||||||||||||||||||||||||||||||||||||||||||||||||||||||||||||||||||||||||||||||||||||||||||||||||||||||||||||||||||||||||||||||||||||||||||||||||||||||||||||||||||||||||||||||||||||||||||||||||||||||||||||||||||||||||||||||||||||||||||||||||||||||||||||||||||||||||||||||||||||||||||||||||||||||||||||||||||||||||||||||||||||||||||||||||||||||||||||||||||||||||||||||||||||||||||||||||||||||||||||||||||||||||
附件【3、临沧市镇康县2021~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pdf】 附件【2 、临沧市镇康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_2025)编制说明.doc】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