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镇康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草案解读 |
来源:镇康县人民政府 作者: 时间:2023-05-12 点击率:【 打印 】【 关闭 】 |
|
一、现状特征:(1)现状:镇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临沧市西部,是云南省25个边境县之一。与缅甸果敢自治区接壤,全县国土面积2529平方公里,辖7个乡镇76个村(社区),2020年全县17.29万人。(2)特征:最西南的底边县城、最年轻的口岸城市、最复杂的中缅边境、最具特色的文化城市、最潜力的开发窗口; 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历届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临沧建设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和完善全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为镇康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 号);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2019 年 6 月); (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厅字〔2019〕48 号); (4)《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自然资规〔2019〕1 号); (5)《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 号); 《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2020.11); (2)《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2020.9); (3)《云南省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4)《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 《云南省沿边城镇布局规划(2017—2030年)》; (2)《滇西南城镇群规划(2014—2030)》; (3)《云南省临沧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4)《云南省临沧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5)《中共临沧市委关于制定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6)镇康县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2020年变更数据; (7)镇康县相关基础资料。 四、规划范围:结合镇康县实际情况,本次规划包含两个层次:县域范围和中心城区范围。 (1)县域范围为镇康县域行政辖区,包含南伞镇、凤尾镇、勐捧镇、忙丙乡、木场乡、军赛乡、勐堆乡7个乡镇,共76个村(社区),国土面积2529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范围东至瑞孟高速,南至与耿马交界处,西南至国界,东北茶山脚一带,北至大坝村,中心城区范围控制面积1694.74公顷,其中城镇开发边界面积847.63公顷。 五、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其中近期为2021—2025年,远期为2026—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六、城市性质定位:城市性质定位:围绕云南省“3815”战略目标,落实相关上位规划对镇康县的定位和要求,确定镇康县的城市性质定位为: 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前沿窗口,现代化新兴口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公园城市,“阿数瑟”文化艺术之乡。城市形象定位:边美镇康、开放新城。 七、规划目标:(1)近期目标(2025年) 国土空间现代化治理体系基本健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更加优化,国土空间品质明显提升,现代口岸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上取得新突破,在惠民生保安全促团结强党建上取得新成效,在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上取得新进展,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 (1)经济发展速度走在全市前列; (2)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3)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4)“两新一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5)边疆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 (2)远期目标(2035年) 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现代化口岸城市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立,便捷通畅的中缅国际大通道基本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阵地作用进一步凸显,成为彰显中华文化魅力的窗口、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样板、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典范。 (1)全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2)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基本建成法治镇康、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3)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基本建成,全面筑牢祖国西南边陲生态安全屏障; (4)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和覆盖乡村、延向境外的物流体系基本形成; (5)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成效,各族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3)远景目标(2050年) 与全国同步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实现现代化,全面构建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新格局,全面建成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际口岸城市。 八、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耕地保护目标37740.6715公顷,占县域国土面积14.92%,永久基本农田20992.5808 公顷,占县域国土面积8.30%,生态保护红线66167.3251公顷,占县域国土面积26.16%城镇开发边界1157.9030 公顷,占县域国土面积0.46%。 九、空间结构:(一)立足国际双循环,打造中缅国际产能合作区。解读:两通道——南伞口岸通道和龙潭坝通道。三片区:(1)城市核心区:利用镇康原有城市格局,以政府主导做城市功能升级,优化配套服务;(2)国际生态康旅度假区:重点发展边境特色旅游和康养度假的边境旅游目的地。(3)产业园区:以跨境物流为先导,以进出口加工为支撑的产业新城。同时也是集金融商贸、商务办公、国际交流、联检报关的口岸综合服务区。 空间结构:立足国际双循环,打造中缅国际产能合作区。融入临沧边合区,构建沿边城镇带新格局。(二)融入临沧边合区,构建沿边城镇带新格局:围绕“两主两辅”产业体系,依托三个园区自身发展状况、资源禀赋和对外开放特征,推动三个园区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打造“一核、一轴、一带、两圈层、三口岸”的沿边城镇带。(三)加强周边联动,四县一体化协同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与周边地区高水平互联互通、产业链深度融合。根据相邻的镇康、龙陵、永德、耿马四县各自优势特点,形成错位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十、国土空间格局:“一城两带一廊三区多点” 一城:加快推进“岸城园一体化”发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现代化陆路口岸城市。两带:沿边城镇带和沿边产业经济带。一廊:强边固防边境百里长廊。 三区: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高原特色生态产业区、热区农业产业区。多点:打造乡村振兴发展板块,形成多点支撑。 十一、协调耕地和林地后备资源补充空间:以《云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为评价标准,经综合评价镇康县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最终形成镇康县耕地后备资源补充空间,镇康县适宜纳入耕地后备资源补充空间规模为6108.36公顷,主要分布在勐捧镇、南伞镇。 以《云南造林绿化空间调查评估技术方案》为评价标准,经综合评价镇康县林地地后备资源宜林性,最终形成镇康县林地后备资源补充空间,镇康县适宜纳入林地后备资源补充空间规模为1994.30公顷,主要分布在南伞镇。 十二、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优质耕地保护,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 “三位一体 ”保护。 确保至规划末期 2035 年,镇康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37740.6715 公顷,耕地质量等不低于 10.68 等。 十三、县域工业用地红线规划:工业用地红线365.69公顷,工业用地保障线177.18公顷,工业用地拓展线188.51公顷,城镇开发边界内规划工业用地138.6公顷,划入工业用地保障线的规划工业用地133.62公顷。 十四、水资源保护与利用:镇康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2%,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以及地形及地质条件限制,导致开发难度大。镇康县共有大小水利工程9549件,可控制利用水量15451.5万m³,占全县水资源总量3.7%。2035年通过建设所规划的水利工程供水量可达98479万m³。 十五、林地资源保护与利用:镇康县现状草地面积为5723.4132公顷,占县域国土面积的2.26%。强化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实现基本草原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推行草地“利用性保护”,在草地保护利用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利用过度的草地进行强制性休牧,另一方面对利用中的草地也需要“边利用、边休牧”。至规划期末2035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86%。 十六、能矿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勘查区1个:镇康芦子园重点勘查区重点开采区1个:镇康铅锌铜锡有色金属矿重点开采区划定镇康县勐捧镇、南伞镇、军赛乡普通建筑用砂石土类矿产集中开采区。 十七、城镇等级体系规划及布局:核心引领、两轴串联、四心联动、两翼提升、多点支撑。 十八、产业布局:(一)产业空间布局:在“打造沿边经济产业带”的发展思路指导下,规划形成“3+N”的产业体系,即3个主导产业、N个辅助产业。(1)主导产业:以外向型消费品加工制造业、进出口贸易业、边境特色旅游业。 (2)辅助产业:特色生态农业、边贸物流、生物资源加工(坚果、咖啡为主)、绿色食品加工、矿电产业、建材、汽修汽配、生产性服务业等。(二)产业布局:“一核两轴三心四片”,(1)一核:县城经济增加极核。(2)两轴:沿边经济发展主轴、沿边经济发展次轴。(2)三心:勐捧产业发展次中心、凤尾产业发展次中心、军赛产业发展次中心。(4)四片:跨境进出口产业综合服务区、热区农业产业区、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区、北部产业集散区。 十九、重大要素支撑:(一)1.构建内畅外通、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2.健全优质共享、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3.提升高效智能、城乡一体的市政设施体系;4.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韧性的防灾减灾体系。(二)1.按照完善高速公路、建设一级公路、提升二级公路和农村公路的总体交通发展思路,构建县域“四纵五横二环一出”的公路网格局。 2.建设芒市-临沧铁路(沿边铁路)和清水河至南伞铁路,分别于象转坝和白岩村附近设站。 3.力争建设镇康A3级通用机场,构建临沧1干多支航空网络。4.集中力量实施3个码头及22 个停靠点基础设施建设;仙人湖库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提升高效智能、城乡一体的市政设施体系;(四)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韧性的防灾减灾体系。 二十、县域特色魅力空间格局:一心一带三廊六区多节点。六大特色风貌区:极边新城特色风貌区;魅力山水自然风貌区;特色生态文化风貌区;多元民族文化风貌区;红色革命文化风貌区;阿数瑟文化风貌区。 中心城区:一、现状分析:(一)中心城区范围控制面积2536.09公顷,其中城镇开发边界面积847.63公顷,现状城镇建设用地面积484.44公顷,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24.22平方米/人。(二)现状南伞老城区以居住用地为主,公主路沿线新城区以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为主,工业园区以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为主。 二、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格局:“一河、两城、三片、五寨、十园”,一河:南伞河。两城:缅甸果敢、镇康南伞。 三片:南伞老城——半山生态康养片区、公主路沿线新城——城市文化休闲片区、工业园——双城边贸产业片区。五寨:刺树丫口彝族寨、大坝佤族寨、南伞傣族寨、硝厂沟德昂族寨、田坝苗族寨。十园:生态湿地主题园、历史文化主题园、“阿数瑟”文化传承体验示范园、极边坚果产业园、极边城市主题公园、固边国防教育主题园、中缅国际商贸园、跨境物流园、边关主题公园、南宋里园区。 三、用地布局优化:(一)规划结合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进行用地布局,并对照城镇开发边界内部用地细化至用地用海二级地类。中心城区范围控制面积2536.09公顷。(二)远景用地布局规划: 远景规划展望至2050年,城市发展进一步向东南部工业园区拓展,远景在白岩互通西侧预留火车站备用地。 四、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一)南伞观音洞遗址,(二)老水井山军事设施, 五、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构建“15分钟”“10分钟”“5分钟”三级社区生活圈,配套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社会福利、商业七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中心城区主要包含三大片区,按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范及生活圈设置标准,配置15分钟、10分钟生活圈相应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六、综合交通规划:打造“三横五纵”的主干路网骨架构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路网体系; 七、绿地系统规划:打造点、线、面三个层次绿地系统构建“一带两园三轴多点多渗透”的绿地空间。 八、市政工程规划: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远期)根据《镇康县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结合本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布局,远期中心城区将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4公里,其中干线综合管廊9.3公里,主要包括公主路、2#路—勐英路、1#路;支线综合管廊14.7公里,主要包括德胜街、4#路、20#路、南班路、6#路。 九、防灾减灾规划:(一)城市防灾与公共安全体系;(二)抗震工程;(三)消防工程;(四)防洪工程;(五)人防工程。 十、“四线”控制规划:蓝线、黄线、绿线、紫线; 十一、总体城市设计与风貌引导:城市特色风貌总体定位、城市总体风貌色调选用建议、总体城市设计。 十二、总体城市设计与风貌引导:(一)特征与设计思路:南伞老城区德胜街、民族街拟按傣族风情街进行打造,对沿街建筑实施傣族建筑风貌提升工程,沿街建设一定规模的傣族小吃店和小客栈,增强民族文化元素。(二)管控指引:1.建筑高度:南伞老城区基本没有高层建筑,大部分建筑高度在12米以下,部分不超过24米;规划新建建筑高度不得超过24米。2.建筑体量:南伞老城区宜以小体量建筑为主。3.建筑形式:屋顶以坡屋顶或“假坡”为主,屋顶颜色以石板灰色、钢蓝色为主;沿街屋顶应增加三角屋架造型,中部装饰金色傣族图案饰物。4.建筑风格:建筑外墙以淡青色、淡钢蓝色、灰白色为主,建筑适当装饰傣族元素图案。 十三、开发强度控制:(一)低强度开发区:容积率<1.0,建筑高度12米以下,主要包括各类开敞空间。(二)中等强度开发区:容积率1.0—2.0,建筑高度24米以下为主,局部不超过54米,主要包括工业仓储用地和部分现状商业、居住用地。(三)高强度开发区:容积率2.0—3.0,局部地块不突破3.5;建筑高度80米以下为主,局部地块按不超过100米控制,主要包括规划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