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勐堆乡)
勐堆乡: 边疆治理更“活”了
日期:2025-06-29 11:33 来源:勐堆乡 浏览:66次 字体:【

勐堆乡既是边境要塞,也是交通枢纽。过去,多头管理、力量分散一直是制约基层治理的难题,让人“焦头烂额”。如今,一个融合党建引领强边固防经验的“指挥中枢”,正以“五个一体化”的实践,悄然破解着“千条线、一根针”的治理瓶颈。

图片

“过去,感触最深的就是忙和散,各部门各管各的,信息不通畅,基层干部常常力不从心。”勐堆乡综治中心的李成林回忆道。

如何整合力量,提升效能,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面对困境,勐堆乡将党建和强边固防、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建立了“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一体化运行机制,创新推行“指挥调度、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分流处置、督导闭环”五个一体化机制,由乡边防和平安法治办、勐堆边境派出所、勐堆司法所等部门进驻办公,并划分出“受理登记区、普法宣传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四个功能区,共同承担“群众来访、辖区重点人员和事件的收集、研判、分流、督导”的功能。

图片

勐堆社区的村民谢某因一头病猪和罗某发生纠纷,社区、派出所、司法所多次调解无果。后来,在“多元调解开放日”,中心召集调解员、驻村民警和社区党总支书记,成功化解了这起纠纷。双方事后说:“以前不知道找谁,跑了好几趟也没结果。这次在综治中心一次就弄清楚了,心里的气也消了。”

图片

在联合指挥中心值班室,“五个一体化”运行前,边境巡逻、防汛应急和日常值守需要6人轮班。如今,综治中心整合了气象预警系统和24小时群众来访电话,值班力量减少至2人,电子大屏实时显示全乡各点位情况。综治中心值班人员袁佳俊表示:“虽然人员减少了,但力量储备却更足了,通过机制创新,遇到突发状况,我们就能更快调集专业力量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图片

用更少的人、更短的时间,办好了更多、更复杂的事,已经成为勐堆乡党员干部的新感受。不仅改进了作风、为基层松了绑,更兜住了安全底线。

近年来,在以“五个一体化”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实践中,勐堆乡帮东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成为勐堆乡基层治理和推进民族团结的“金字招牌”。

勐堆乡聚焦基层治理的痛点和难点,将强边固防的经验做法转化运用到基层治理的各个方面,构建起精细化的治理体系。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探索实践“红黄蓝”警情处置模式,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确保精准施策,深化“军警地”联动机制,组建由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民警、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构成的“三人调解小组”,增强一线调处力量。

同时,延伸《争当一辈子好边民》教育活动成果,组织村级常态化开展《周一议三农》活动,聚焦农业、农村、农民议题,提升村民自治能力。设立“每月20日多元调解开放日”,面向群众收集其身边存在的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便捷的诉求反映和调解服务。此外,将缅语翻译服务、特邀调解力量以及气象预警信息等要素融入其中,充分运用“三防”建设经验,整合资源打造“一站式安全堡垒”,实现对安全风险的全领域响应和保障。

“两个中心合并运行,既有效整合了资源,办事也更快捷高效。信息也更集中,还有专人研判,响应快服务好。事后的回访机制也让群众更满意了。而且统一指挥调度,也把风险管住了。边境治理效果和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勐堆乡专抓政法工作的副书记李航说。

“五个一体化”是镇康县深入推进“工作联商、机制联创、队伍联训、边境联防、村寨联治”强边固防“五联”机制,有力推进新时代强边固防镇康经验迭代升级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镇康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边境联防联控的模式延伸至社会治理全链条,打造了矛盾分级响应、多元调解、一站式综治中心等机制,将“机制共创”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内容,形成统筹调度、分级负责、闭环管理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
上一篇:无
下一篇:勐堆乡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