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处理的一起纠纷需要回访,有几个特殊人员还要再走访……”每逢周一上午,军赛民族乡综治中心总是格外热闹和忙碌,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司法人员、人民调解员围坐一团,围绕近期排查出来的“风险事”“风险人”进行分析研判。自2024年8月投入运行以来,军赛民族乡综治中心已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主阵地。

日前,军赛乡军赛村南班木小组的罗大爹和邻居遇到了土地纠纷,多次和对方协商无果,村级网格员了解情况后,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上报综治中心请求予以调解,军赛乡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和调解小分队立马介入处置,很快就顺利地化解了这起纠纷,双方也达成了和解协议。这起纠纷从介入调解到达成和解协议仅耗时1天,这都得益于军赛民族乡综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的优势。

“军赛地处镇康、永德、耿马三县交界处,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过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突出,基层治理面临很多难题。”军赛民族乡平安法治办主任施镇强介绍,军赛民族乡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党组织党建联建优势,打破党组织间“独自作战”局面,充分整合辖区公安、司法、信访等职能部门资源,和毗邻的耿马县勐简乡、永德县崇岗乡联动构建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多元共治为抓手,创新打造“1个综治中心+N方联动”的一站式基层治理服务体系,通过“乡镇联治、部门联动、资源共享”的模式,实现“一站式服务、实体化运作、多元化治理”,做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以前遇到矛盾纠纷,群众往往要在各部门多地辗转,耗时耗力,一起矛盾纠纷跑很多次都无法调解,现在再也不用‘跑断腿’了!”军赛民族村忙碑自然村村民李先生感慨道,他因与永德县崇岗乡村民发生口角产生纠纷,军赛民族乡便联合永德县崇岗乡相关部门上门厘清责任关系,并依托“一站式”调解平台,让双方进行“面对面”协商,阐述各自的想法,认真倾听双方诉求,从“情、理、法”的角度出发,做通双方的思想工作,引导当事人在合理限度内作出让步,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化解矛盾纠纷。

在另一边,由多部门联合组建的矛盾纠纷调解小分队还通过送“调”上门的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感谢你们,考虑到我们年纪大,腿脚不便的实际情况,上门为我们调解纠纷。”当事人罗大哥说。日前,军赛民族乡综治中心收到一起“特殊”的矛盾纠纷,当事人双方系情感和财产纠纷,但一方因为视觉障碍无法前往综治中心,调解小分队的工作人员考虑到当事人实际情况,通过上门调解向当事人释法说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成功化解了矛盾纠纷。调解人员还借助进村入户调解契机,结合实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村民们详细解读了邻里纠纷、借款纠纷、婚姻家庭等相关法律法规,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营造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军赛民族乡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依托“1+N”一站式综治服务机制,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网格化服务管理、“12.14”专项行动为抓手,采取中心站点“调”、村委会“调”、田间地头“调”、送“调”上门等多元化解方式,将矛盾纠纷“就近、就地、就快”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不断落实回访机制,确保矛盾纠纷不反弹,进一步提高化解成功率和群众满意度。

军赛民族乡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着力构建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的治理体系,打造最精细的治理模式,将军赛民族乡6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72个村民小组,按区域划分为13大片区332小网格。同时,吸收辖区内行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整合资源力量,组成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全覆盖的综治基础网络,持续延伸基层治理“触角”。
2024年以来,军赛民族乡综治中心共排查矛盾纠纷112起,化解成功101起,调处率达90.17%,开展信访法治化“路线图”办理信访件3起,办结3起,办结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