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季的到来,各种鸟类纷纷进入繁殖季节,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经最新生态监测数据显示,该保护区内已有30种珍稀鸟类栖息繁衍,其中包括绿孔雀、银耳相思鸟、红胁绣眼鸟等国家级保护鸟类。

橙腹叶鹎、银耳相思鸟
在保护区的密林深处,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雄孔雀们纷纷开始引吭高歌,用悠扬的鸣叫声向雌孔雀表达爱意。雄孔雀会展示其长达1.5米的华丽羽屏,通过原地360度旋转等动作来吸引雌孔雀的注意。而雌孔雀们则会在觅食、嬉戏的同时,仔细挑选心仪的伴侣。这一场景成为了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有趣景观。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绿孔雀进入求偶繁殖阶段的重要标志。

绿孔雀
绿孔雀,作为我国唯一的原生孔雀,以其高贵的气质和绚丽的羽毛赢得了“百鸟之王”的美誉。近年来,随着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绿孔雀的数量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从2018年拍摄到的1只增长到现在的50余只。

绿孔雀
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成立于1999年,是我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重要生态区域,该保护区自然环境独特,地貌类型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一直以来,镇康县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致力于保护和恢复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环境,自2020年以来共争取到300余万元资金用于绿孔雀栖息地修复改造。共计修复绿孔雀廊道20公里,修建13个饮水点、14个补食台在内的动物“食堂”及15个固定监测点。

红尾歌鸲
“我平时的工作就是定期查看红外相机监测画面、捕食台食物添加、饮水点周边环境的日常清理管护,为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管护员杨军说。
除了绿孔雀,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外红外监测相机还拍摄到银耳相思鸟、红胁绣眼鸟、黑冠黄鹎、栗腹黑头奇鹛和蓝翅希鹛等30种鸟类,它们或在林间穿梭、或在饮水点跳跃嬉戏,成为保护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蓝翅希鹛、火尾希鹛
多年来,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通过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加强科研监测和公众教育,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绿翅短脚鹎
“现在保护区已经成了许多鸟类栖息繁衍的家园,我们每天都在观察监测,确保保护区内的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希望更多的群众能够加入到保护它们的行列中来。”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监测所助理工程师叶祖建表示。

栗腹矶鸫
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频现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不仅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有力证明。
“我们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监测体系,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科普宣传教育,不仅保护了鸟类的栖息地,也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近年来,一些罕见的鸟类种群数量在逐步增加,这说明镇康的生态环境在持续变好。”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局长尹国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