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的清晨,镇康县军赛乡彩靠村的农村党员杨凤斌挎着帆布包,包里装着“三资”公示表册和一沓清廉文化宣传单,他今天的任务是走访甘蔗种植户罗老三,核对产业补贴发放情况。“以前补贴村民往村里跑,现在每一分钱都要对着账本查实。”杨凤斌边说边拿出惠民补贴表册,给村民翻找着补贴明细。

在镇康县军赛乡岔路村,农村监督员吕家南的工作本上记满了村民的“琐碎事”:谁家低保评议不公、哪段沟渠需要清淤……这些信息最终化作文化墙上的《村务阳光清单》,配着方言顺口溜:“低保评审要透明,集体资产莫私吞”,清廉文化已真正融入村民生活,清廉小居里的桌角刻着“小微权力清单”,村寨农家的围栏上随处可见悬挂着的廉洁警示语,村民们对廉洁警示语熟记于心,过往行走间,时不时会用当地啊数瑟祥和地哼上两曲。

乡村处处洋溢着风清气正,这些行走在田埂上的农村监督员,他们不仅关注产业补贴的发放,还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和困难,还积极参与到村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他们的亲力亲为深深被村民感激和认同,他们正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科技穿透迷雾,让“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让监督的眼睛长在群众身边,清廉成了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底色。
据了解,2025年以来,镇康县军赛乡为把“清廉村居”深度融建于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创新推行“纪检干部+微网格+农村党员”的模式,将辖区按区域划分为13个片区332个网格,更是把200余名中青年农村党员培养成了村级廉情监督员,监督员联合网格员对村组资金使用提前预警,建立“问题发现—督办—反馈”闭环机制,真正杜绝乡村振兴领域中的“微腐败”风险,让农村党员成了矛盾调处、权力运行的“电子眼”,在村民间也迅速走红,为村民调解土地纠纷、邻里纠纷22件,收集群众诉求并督促解决11件,村组间信访量同比下降30%。 (通讯员 罗鸿迪 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