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农家书屋变得更有价值,忙丙乡不断规范、利用好农家书屋,解决农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现状,给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宝贵的精神文化食粮。
在忙丙乡新水村农家书屋,记者看到,外来务工人员、本村村民、回乡学生,有看书的、借书的、摘抄的......大家看得不亦乐乎。新水村的农家书屋不仅丰富本村村民、外来人员的日常生活,满足多样性文化需求,而且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平时下班没事情做就来农家书屋借书,这里的书内容很丰富,我挺喜欢看的 。”从贵州省来新水村务工的王治说道。
在农家书屋的管理中,忙丙乡实行“四公开”制度,和“八有”标准,确保书屋正常运转,同时还定期“因人推书”,积极为党员干部、群众推荐适合的书籍,保证群众的“文化粮仓”紧跟时代潮流、满足群众的现实需求。
近年来,为进一步建设好农家书屋,让群众的“文化粮仓”活起来,忙丙乡根据各行政村的实际情况,按照“看得懂、用得上、能见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为各村书屋配置农业科技、种植养殖、文学作品、医学等多种图书15500套,使书屋的配置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使群众从书中即寻找致富增收的新路子,又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罗荣超 王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