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康县政府公众信息网欢迎您!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要闻 >> 乡镇风采 >> 正文

木场乡: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来源: 作者:木场乡  时间:2019-05-23 09:40 点击率:

  今年以来,木场乡党委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及时更新观念,科学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贯穿到乡村振兴全过程,将基层党建与推进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党员群众创业致富、推动乡村产振兴的发展优势,按照“一轴两翼”的思路构架,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在木场大地上生根开花。

  创新方式

  筑牢乡村振兴“新基石”

  勐撒共享庄园位于木场乡勐撒村委会西部,是木场乡“一轴两翼”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总规中“左翼”建设的重要载体。勐撒村共享庄园涉及绿荫塘、黑马塘、勐撒三个村,以“支部联进、事业共建、成果共享”的理念,通过政府主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群众积极参与的模式,由三个村的挂钩班子成员牵头,做足群众工作,将土地集中流转后交予第三方合理经营,返聘租地农民入园务工,集体经济组织分红等合作措施,实现一块土地三次收益,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最终达到政府(集体)承包人、农民、市民共享发展成果的良好格局。庄园建设以实现传统产业发展与新兴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高度融合为目标,通过建设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农耕体验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达到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的目的,助推乡村振兴。通过政府主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群众积极参与的模式,采取村级经济组织把土地集中流转,交由第三方合理经营,

  庄园规划占地面积161亩,涉及49户农户土地集中流转。规划建设蔬菜种植大棚30亩,无公害水稻种植示范基地30亩,鲜花种植园30亩,建设特色动物养殖园1个,休闲垂钓中心1个,农耕体验园1个,配套建设园区道路、餐饮娱乐设施、临时停车场、蓄水等基础设施。

  庄园建成后将给49户租地农户均增加年不低于2万元的收入,每年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可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户1575人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联合治理

  唱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乡村和不和,关键看治理”。木场乡党委坚持以自治为本、德治为基、法治为要“三治并举”、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实现了“一子落”激发“全盘活”的效果。木场村平掌田是乡政府驻地街区,早期路面建设狭窄、生活区与养殖区混搭乱建,加之群众生活风气差,常常乱停乱放乱扔、导致街道拥挤赌赛、河道两旁垃圾成堆、整个生活区“脏、乱、差”现象异常突出,为解决这一乱象,由一名乡党委委员亲自挂帅,联合村两委,发动年轻党员及村民,以“增花、增景、增色、增亮”为主题,以提升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为目标,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七改三清”工程,通过实施庭院改造,建设庭院经济,实施村寨周边环境净化、美化、亮化等,建设海绵村庄鲜花盛开的村庄,大幅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着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品牌,带动周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平掌田示范点建设木场乡“一轴两翼”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总规中“一轴”建设载体之一,它将完成29户农户庭院改造、庭院经济建设及养殖小区建设,完成村庄周边河道、街道绿化、美化、亮化。通过示范点建设,不但可以让29户农户通过乡村旅游增加收入,且可以为木场发展乡村旅游积累经验。

  产业兴旺

  点燃乡村振兴“加速器

  大树丫口乡村建设示范点位于木场乡木场村是木场乡“一轴两翼”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总规中“一轴”建设的重要载体。示范点建设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建设高原特色生态产业观光园、傈僳族传统制香工艺文化走廊为抓手,以党员先锋模范带动周边农户致富为突破,切实把传统文化、特色产业、生态观光产业高度融合,着力打造大树丫口乡村旅游品牌,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示范点建设主要依托传承傈僳族传统制香工艺,依托特色产业园建设,构建民族文化+特色产业生态游的乡村旅游新格局。示范点规划建设20户农户庭院经济,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特色产业园,配套建设景区道路、空中走廊、景观水车、制香体验亭、餐饮服务等基础设施。

  目前,村庄内庭院经济建设已基本完成,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已形成九园九产合一。示范点建成后,将让20户农户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增收,通过庭院经济增收,同时,在产业园中植入原始森林探秘游、亲子体验游等项目,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增收,为种植户增收与集体经济增长打造新的增长点。通过产业园建设,把产业园建设打造成木场特色产业发展的名片,不但可以辐射带动周边村特色产业发展,而且让更多的人了解木场特色产业,为木场特色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知史感恩

  注入乡村振兴新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精神家园的可贵,开始寻找一些古老的旧物,开始探索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开始追寻我们的文化之本、民族之根,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感恩先贤,让其成为一个地方的精神家园,激发大家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结合市委提出的把“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具体化的要求,建设木场乡史馆、村史室。乡史馆与村史室的建设,共分为历史沿革、旧貌换新颜、展望未来、辉煌业绩、脱贫攻坚等5个板块。截至目前,共收集各类文物、旧物150余件,建成乡史馆1个、村史室3个

  乡史馆与村史室以留住乡愁、知史感恩作为总基调,以历史沿革、旧貌新颜、特色成就等为重点,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现,传承文明、记录历史把乡史馆建设成文化教育基地人文与礼仪教化基地,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体验民俗、发展旅游的“纪念馆”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新的内涵与新的动力。

  (罗艳竹、阮露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