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镇康县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强镇康等沿边城镇建设”的部署要求,以建设“两区一城”为目标,持续壮大口岸经济,加快“一岸两通道三轴四基地”口岸经济区建设,推进南伞口岸升格,引导口岸形成集货、建园、聚产业发展局面。

口岸建设平稳有序
南伞口岸于1991年8月10日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口岸(国家二类口岸),与之对应的果敢杨龙寨口岸为缅甸国家的开放口岸。1997年3月25日,南伞口岸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为中缅双方协定开放双边口岸。2006年以来,镇康通过向国家、省级相关部门申请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不断完善南伞口岸查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联检楼、货检楼、一般贸易货场、边民互市场所等一批基础设施,有效改善了口岸通关环境。2019年出入境人员达232万人次,最高峰时每天出入境人员1万余人次;出入境车辆达77.6万辆次,最高峰时每天出入境车辆3000余辆次。2023年,进出口货运量达139万吨,排名全省第7位。

转新开放加速推进
镇康县积极跟进国家口岸发展规划中支持纳入“十四五”规划的章凤等6个原二类口岸升格开放政策落地落实,严格按照国家口岸查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要求,围绕“一口岸两通道”人货分离的通关模式(即:原南伞口岸为旅检通道,125龙潭坝为货运专用通道),规划实施南伞口岸旅检查验设施、货检查验设施和配套附属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6.14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57亿元。

经济活力不断激发
聚焦“3815”战略发展目标,坚持把发展壮大“三大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资源为基础,以园区为载体,以口岸为支撑,推动“三大经济”联动发展,出台口岸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岸城园一体化,通过优化城市规划格局、完善口岸服务功能,优化城市发展空间、产业布局,以推进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口岸”为建设目标,高标准推进沿边城镇建设,聚合商贸、人才、金融等资源,打造外向型加工、贸易、服务、消费基地。现交通、供水、供电、通信、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基础设施和各类生活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功能基本健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南伞辐射境外、服务周边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从昔日的“边陲末梢”走向开放前沿,口岸经济发展前景光明,潜力无限。下步,镇康将切实担负起“守护好神圣国土、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口岸优势、园区优势,有效整合资源,强服务、提效能,加快推进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助推镇康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了家乡更好的发展,烦请动动手指,留下您的宝贵意见